史料记载,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师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共带回佛经657部,在洛阳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切接见。
相对于佛经,太宗皇帝对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情况更感兴趣,要求玄奘还俗从政,担当起经略西域的重任,唐僧坚决推辞,只求找个安静的寺院,尽快着手翻译佛经。
没办法,太宗只好应允唐僧在长安弘福寺,后来太子又请玄奘在大慈恩寺翻译经书。
如来佛祖的著作洋洋洒洒,博大精深,翻译工作难度很大,长安译经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翻译助理,待遇十分优厚,报名的人也很多,但想找个既精通佛法,又精通外语,梵文过四六级的人并不容易,大量工作还是依靠唐僧一个人。
更要命的是,唐太宗特别指示,经书翻译慢一点没关系,不着急,先把你们取经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写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搞清楚轻重缓急。
所以,唐僧在译经之余,还要整理回顾取经见闻,由自己新收的徒弟辩机执笔记录完成,编辑成册后,取名《大唐西域记共12卷,此书成为后世研究西域各国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源头和主要参考资料。
白天翻译佛经,晚上口述历史,新创立的法相宗要兼顾,还要到处讲学作报告,那段时间可把唐僧给累坏了,每天加班加点,夜以继日。
公元648年夏天,长达上百卷的《瑜伽师地论》终于翻译完成,呈献给太宗皇帝后,唐太宗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虽晦涩难懂,但不明觉厉,欣然为该书写了序言,对玄奘法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玄奘的后半生一直致力于经书翻译工作,当时只恨拿回来的少,回来才发现,以一己之力,要将这些经书全部译出,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因为他的翻译文本与传统汉译不一样,比如观世音,他用了观自在来译,因为意见分歧,不少参与译经的高僧退出译场。
公元664年,62岁的玄奘法师因长期伏案工作,积劳成疾,溘然圆寂。至死,西天取回的657部佛经,只翻译完成了其中的75部。
总之,唐僧师徒千辛万苦取回来的佛经,并没有在东土发挥什么作用。至少,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是这样的。来源:知乎
如来的三藏经书,其自称
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
最终,阿傩与伽叶于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付去唐朝的具体经卷如下:
《涅槃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祇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
唐僧在如来处取得的经卷原本就不是完整的一藏数,东一卷西一卷,不连贯的。结果,唐僧师徒又被老乌龟扔通天河里,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犹有字迹。
经卷残了,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沾破了几卷,也就是说不足五千零四十八卷,那还剩多少?答主认为还剩四千六百一十七卷,正合《三统历》一元之数。
具体这些经书是干嘛的,打幌子和忽悠的居多。就比如陈玄奘在水陆大会念的是《受生度亡经》、《安邦天宝篆》、《劝修功卷》,观音却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然而,唐僧念的《度亡经》,却使得刘伯钦的父亲消了罪业,得脱沉沦,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可见,如来的经,功效并不是度鬼,那这三藏真经所谓的谈天说地度鬼的说法就是个幌子。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9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