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怎么吃对血管有好处

70岁的老刘已经被高血脂困扰十多年了。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求医问药,也吃了不少降血脂药,期间还试了一些中草药、偏方,但是血脂水平控制得还是不理想,医生说,血脂控制得不好,患心血管病死亡的几率会增大,为此他很苦恼。医生建议他按时吃药,并控制饮食,少吃油腻食物。

最近,他遇到一位老同学老李,两人虽然年龄一样大,但是老李看起来比自己健康多了。这可把老刘羡慕坏了,在交谈中他得知老李也患有高血脂多年,但各项指标都控制得不错。

老李跟老刘说自己爱吃花生,听说花生可以降血脂,对血管好,不知道自己血脂控制得好是不是跟经常吃花生有关。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老刘听了觉得自己也可以试一下,却被老婆一顿数落。老刘的老婆认为老刘总是听信传言,不老老实实听医生的话,花生脂肪那么高,吃花生跟喝油差不多,吃了不升血脂就不错了,怎么可能降血脂呢

那么,花生到底有没有老李口中的神奇功效,能不能让血管更健康呢?

一、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

花生营养成分丰富,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花生的许多功效已经有了充分的科学依据,近期多项研究表明,花生对血管有许多好处。

1、降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花生确实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许多人可能跟老刘的老婆有同样困惑,花生中明明含有大量脂肪,为什么吃花生不升血脂,反而能降低胆固醇水平呢?

这是因为花生中含有的脂肪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坏脂肪”——饱和脂肪酸,而是单不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酸可以促进肝脏内的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人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那么胆固醇水平降低有什么作用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高胆固醇对人体的危害了。高胆固醇其实是高血脂的一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增加。

一方面,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从而导致冠心病。

另一方面,高胆固醇的患者如果血脂控制不当,也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如果脑部血管堵住就会发生脑梗死、心脏供血血管堵住就会发生心肌梗死,不管是脑梗还是心梗都有极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

因此,胆固醇水平降低了,就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脑梗死。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的官网发布的一项权威研究显示每天吃4、5粒花生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该研究对7万多名成年试验者进行了为期15年的追踪记录,最后发现平均每天吃4颗花生的人,比那些不吃花生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了13%,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降低了20%,全脑卒中患病率降低了16%。

不过,这项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追踪时间仅有15年,而非终生,受试者基本情况有较大个体差异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不能单凭此研究就过度美化花生的作用,想通过单吃花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性不大,毕竟花生只是一种食物,想要代替药物的作用是不可能的,如果大家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还是要及时就医。

2、降低血压、血糖

澳洲南澳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饭前吃些花生可以降低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

这项研究纳入了两组患有2型糖尿病的中高风险人群,试验组的57名成年人每天在餐前半小时食用两次35g花生(烤制,含盐量较低),而对照组的50名成年人不吃任何花生或花生制品以及其他坚果,观察记录半年。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参与者的收缩压平均降低了5mmHg,空腹血糖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说明近半年来患者的血糖都比较稳定。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研究专家指出,花生富含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有益于血管健康,能够起到控制血糖、抑制炎症、降低血压的作用。

不过由于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也仅作参考,不可奉为圭臬。平时若有身体不适的情况,请及时就医,不要妄想通过吃花生治愈疾病。

3、止血

其实花生除了降三高,还能止血。这主要归功于花生仁的红衣了,这层红衣中含有的儿茶素、白藜芦醇等成分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从而发挥止血功能。

目前以花生红衣为原料制成的宁血片、止血片注射等对于消化道出血、肺结咯血、泌尿道出血、牙龈出血和外伤性渗血等都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不过也有几类人本身血液粘滞性较高,需要抗凝,再吃一些具有止血作用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血液更加粘稠,不利于健康,比如房颤病人等建议去掉花生皮再吃。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二、哪些人不适宜吃花生?

虽然适量食用花生有益于心血管健康,但是有几类人并不适合吃花生,吃了反而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1、痛风、高尿酸人群

花生的嘌呤含量较高,嘌呤在体内最终代谢为尿酸,因此过量摄入会增加尿酸的生成,况且花生脂肪含量高,高脂饮食又能减少尿酸的排泄,在生成增多、排泄减少的情况下,尿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增加痛风发作的概率,因此痛风与高尿酸人群不宜食用花生。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2、慢性肾脏病患者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体内大多数代谢产物需要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作用排除体外或者被身体重新利用。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不全,对经过肾脏排泄的物质的代谢能力减弱,而花生中的磷有70%需要经过肾脏排泄,若食用花生,无疑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加重病情。

3、肝胆疾病患者

人体摄入的脂肪需要经过胆汁的协助才能吸收。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中。在消化食物时由胆管排入胃中,协助脂肪吸收。肝胆疾病患者由于肝脏病变或者胆结石等原因,导致胆汁分泌障碍或排出受限,从而减少到达胃中的胆汁。

花生中脂肪含量较高,肝胆疾病患者没有足够的胆汁消化,吃花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而且,脂肪会促进胆囊收缩加重疾病病情,因此这类人不建议吃花生。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三、怎么吃花生更健康?

1、发霉花生不可食用

发霉的花生中含有大量黄曲霉素黄曲霉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世卫组织规定每千克食物中含有1mg黄曲霉素即为极毒,而1kg发霉的花生中黄曲霉素含量可能达到几毫克摄入1毫克黄曲霉素就可以致癌,20毫克就可能致命!

由于黄曲霉素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在肝脏中蓄积最多,因此最容易诱发肝癌。除了致癌,它对人体还有诸多其他伤害,比如致畸、致突变等。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有人可能认为,即便花生发霉了,我做饭的时候用高温多煮一会儿,多炒一会儿不就行了?不是说高温杀毒吗?事实上,黄曲霉素十分顽固,耐热性极强,一般烹饪所达到的温度几乎无法对它产生破坏,因此发霉的花生千万不能吃!

如何识别发霉的花生?正常的花生外观干净,剥开是淡红色的,里面是乳白色,口感醇香还带一点甜味,而霉烂的花生表面呈黑褐色,为真菌孢子菌丝,有霉烂异味,这种情况很容易识别。

霉变程度较轻的花生外观可能没有明显的真菌孢子菌丝,容易被误食但剥开后花生仁部分有变色,吃到嘴里有苦味或霉味。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如果不小心吃到霉变花生,要立刻吐出来并漱口。在储存花生的时候也要注意放在干燥通风的位置,防止其发生霉变。

2、适量食用,不可过多

花生虽然有降低胆固醇等对血管有益的功效,但是花生中所含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也属于脂肪,花生热量为每百克313大卡,属于高热量食物,因此过多食用花生易导致肥胖,而肥胖会带来诸多心血管问题,那时候花生就不是养生佳品,而是心血管杀手了!

根据2022版的《中国膳食指南》的建议,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花生的推荐摄入量在10克左右,大约是12颗花生,不宜过多食用,如果想多吃一些花生,建议在一日三餐中主食或者肉类要适当减量,防止摄入的脂肪过量,能量过多,引发健康问题。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3、炖煮比炒制更有营养

很多人喜欢吃油炸花生米,但是由于花生本身就含有大量油脂,再配合煎炸,油脂含量极高,摄入过多油脂引起肥胖从而引起诸多心血管问题,况且油炸时的高温会破坏许多花生中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亚硝酸盐类致癌物,不仅导致花生营养价值降低,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在烹饪的时候最好选择健康的方式,尽量用蒸、煮、炖、煲等烹调方式,少吃炸、 烤、煎的花生,而且在烹饪的时候不要放过多的盐,因为过多的盐会导致钠摄入过多,高钠会导致水潴留,有升高血压的危险。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让血管更健康,但怎样吃才正确?

总之,花生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食物,它可以让我们的血管更加健康,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患有痛风、高尿酸、慢性肾脏病、肝胆疾病的朋友们尽量不吃或少吃。其他人吃的时候只要做到不过量、不吃发霉的花生、烹饪时尽量避免重油重盐,就可以尽情享受这美味的养生佳品了。

参考资料:

[1]周萍, 王海燕, 胡燕. 2022. 花生的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854–2855.

[2]郑天龙. 2021. 养生保健的长生果——花生[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7): 64.

[3]谭西顺. 2022. 常吃花生,防病又养生[J]. 保健医苑. (6): 53–54.

[4]每天一把花生,是升血压,还是降血压?今天一次说清楚. 科普中国. 2021-04-05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99487.html

(0)
上一篇 2023-08-09 14:23
下一篇 2023-08-09 14: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