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圃地要求交通方便,土层深厚,水源充足的地方,为保证施工及灌溉的措施的落实,要求有电力供应。播种前做好苗床并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地施40~50担。苗床宽 1.5m左右,高15cm左右。
二、种植方法
1.采种和种子处理
选择种子时,要根据种子颜色来选取,一般当果实假种皮由青绿转成黄绿时作为育苗种子较为适宜。种子采收后先去除假种皮,然后对种子进行层积沙藏,保持适中的干湿度,沙藏种子一般11月下旬开始陆续发芽,至翌年3月底发芽率高的达90%以上,当胚根长0.5~1.5cm时即可播种。
2.播种方法
播种时要先对种子进行消毒,可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min,然后取出再用清水洗尽。播种的株行距15cm×30cm,种子横放胚根向下,浅覆土(约种子横径的3倍),用稻草覆盖,保持床面疏松湿润。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木出土后要及时搭建荫棚,荫棚高1.8m,透光50%~60%;干旱时要每隔10~15天浇透水1次,浇水方法以喷灌为宜;苗期中间可适量施肥,以尿粪为最佳;害虫地老虎,可用敌克松2g/m2与黄土混合后撒在根部进行防治。榧树苗木在霉季时还容易发生根腐病,要先人工清除病株,然后用柴灰与石灰按8:2的比例按100~150kg/亩施于苗木根部,可防止蔓延。
2.种植与管理
每年都应进行中耕除草,培土追,定植5年后须进行嫁接及整枝、修剪。
【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绿藻:绿藻的为害方式是在榧树枝、叶上形成表面粗糙的灰绿色苔状物,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使榧果养料供应不足,导致落果和减产。绿藻大多发生在榧树老叶上,对新叶的为害较轻,在梅雨季节,由于连续的阴雨天气,绿藻容易发生。香榧绿藻的发生率在51%~64%,以轻度发生为主,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在潮湿温暖条件下,山坡的阴面,光照不足,阴暗潮湿的山谷,以及种植过密、生长过于郁闭的榧林有利于绿藻滋生蔓延。此外,管理粗放,通风透光不良的榧林,也有利于绿藻的发生。
防治方法:在6月初梅雨季来临之前,或在雨间放晴时喷药防治,每隔半月1次,连续喷2~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用800倍液的晶体石硫合剂防治绿藻,效果明显。
2.细菌性褐腐病:此病主要危害果实,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引起落果,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落果盛期,在果实表面出现针头般油渍状斑点,剥去表皮可见皮下组织变成紫褐色。2~3天后,斑点扩大成片或呈条状锈褐色病斑,略凹陷,并有水珠状粘液溢出,果皮由青绿渐变成灰黄色,侵入种仁后,被害部呈紫褐色后而脱落。当发病较迟或较轻时,仅果实表面结疤或成畸形果,一般不脱落,但影响果实继续发育和品质的提高。
防治方法:(1)发病前在树冠喷施800倍代森锌液,或1000倍液“402”抗菌剂。视发病情况,以后每隔1~2周喷1~2次,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4月上中旬,在树冠上喷施5000倍的“爱多收”,以增强树势和抗性。
3.根腐病:5~7月圃地小苗多发此病。
防治方法:育苗前用生石灰或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倍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时,挖除病株,并喷浇5%~10%硫酸铜溶剂防止蔓延。
4.茎腐病:主要由6~8月高温高湿天气引起,危害苗木和幼树。
防治方法:采取根际覆草、遮荫、加强肥水管理等防护措施。
5.菌核性根腐病(紫色根腐病):发病时以菌丝网罩住根系,使根系不通气,造成根系腐烂,所以俗称“网筋”,一般从6月开始发病,发病重的可使整株香榧枯死。酸性粘重土壤与套种薯类作物时,易感染,原种过薯类有“网筋”的地块种植香榧也易发此病。
大家好,我是贝贝,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中药材榧子的人工种植方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足之处大家多提宝贵建议!
中药材榧子生物学特性:榧适宜生长在凉爽多雾、潮湿的环境,幼时耐荫蔽,开花结果期则需充足光照。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壤土栽培为好,干旱瘠薄的地方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用种子、扦插、压条、分根均可繁殖。种子繁殖:秋播或春季2-3月上旬播种。条播,沟宽10cm,深10cm,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倍,播后盖章,每1hm播种最1500kg。幼苗出土后揭去盖草,反搭棚遮荫。第2年春季,按行距35cm,株距15cm移植。移植后浇水数日,以保成活。扦插繁殖:剪取硬枝,在畦上每隔25cm开沟一条,将插条靠沟一边排列,覆土压实,露出地面1/3,次年早春定植。
压条繁殖:春季选近根新枝,弯曲至近地面,切伤部分外皮,用土堆埋节伤部分,浇水次年早春先将连接老树一端节断,秋天移栽定植。分根繁殖:早春将丛生的新株分开定植,经常浇水,直至成活。田间管理:每年都应进行中耕除草,培土追,定植5年后须进行嫁接及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主要有天牛为害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9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