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丁香被用作香料和中药,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热带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上。现在网上流传的拉丁学名 Eugenia caryophllata 是错误的,正确的是 Syzygium aromaticum
出自《 开宝本草 》,药性论;①《雷公炮炙论》:”凡使(丁香),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②《开宝本草》:”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雕。医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
本品历来为进口药物,引进年代未详。但《名医别录》已有鸡舌香的记载。历史上曾有 丁子香 等名称。据《本草拾遗》(公元739年)载:”鸡舌香和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香乃母丁香也”。以后诸家均采纳此说。至于原植物,《 唐本草 》和《海药本草》已有描述。但较为准确的应为宋《开宝本草》:”丁香生交、广、南番。按广州图上丁香,树高丈余,木类桂,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凋。其子出枝蕊上如钉,长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即系本种。
丁香入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进口“南药”之一。丁香不仅为主要药用植物,也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丁香有公丁香和母丁香之分,处方写丁香应付为公丁香。公丁香又称为“丁子香”,始载于《药性论》。 现代研究表明,丁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酰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驱虫作用,用作芳香,镇痉驱风剂,治疗胃病,腹痛、呕吐、神经痛、牙痛等疾病。丁香不仅为主要药用植物,也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胃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用量1~3克,煎服。用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药理研究】抗胃溃疡,止泻,利胆,镇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变,抑菌杀虫。具健胃作用,浸出液具有明显的刺激胃液分泌作用,并能缓解腹胀、恶心、呕吐等。另外,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球菌、链球菌及肺炎、痢疾、大肠、伤寒等杆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9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