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牛奶煮燕麦片有什么好处?
我为什么要吃牛奶与燕麦片
牛奶中有什么营养?燕麦片中有什么营养?其实要解答这两个疑问,真得不要太简单,随便百度一下就会出来一大堆。
但对于我自身的情况而言,我选择牛奶与燕麦的组合不过以下几点:
- 我需要蛋白、钙、膳食纤维
- 我不喜欢在做饭吃饭上花费太久的时间,特别是早上与晚上。
- 我不是那种可以天天买菜的人,我需要易储存的营养食品
牛奶与燕麦片带给我的好处
本身吃饭就是一件非常因人而宜的事情。
幼儿时期,我曾有过乳糖不耐受的经历,简单说就是一喝牛奶就吐了,不接受。也是这个经历,长久以来,我对牛奶的味道一直都无法大爱。燕麦可以帮助我解决,牛奶加热后放入燕麦片,对我而言,可以冲淡许多牛奶的味道。
因为有健身的习惯,一天到晚少不了琢磨,怎么吃可以帮助自己在训练后尽可能的增长肌肉呢?蛋白质对我而言,需要的量会比不健身的人要多一些。但我不可能指望一顿吃全,本身又是那种比较崇尚自然健身的,对于各种补充剂,像蛋白粉之类的,属实不是太感冒,买了也快放过期了,我更喜欢从食物中来摄取想要的营养。
牛奶中含有的动物性来源的蛋白质,在我眼中就是非常好的选择,所以我选择用燕麦来淡化的牛奶的味道,而不是去选择喝豆浆。
健身的我还有一个饮食习惯,大量吃瘦肉。但喜欢吃肉的小伙伴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吃肉多,容易便秘,至少我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我的饮食中,纤维类的补充也显得非常重要。但我本身是很不喜欢吃芹菜的,同时也不想在早晚吃太多的东西,早上是因为要运动,大量进食会引起胃部不适。晚上更是不想大量摄入,因为很快就要休息了,吃太多也代谢不了。所以,燕麦中的纤维类含量也是我非常看中的。
针对我的这些具体需要,在一大堆食材中,再针对到早晚两餐中,牛奶与燕麦就是我的必选项目了。方便、快捷、营养又是我想要的,为何不选呢?
牛奶燕麦我喜欢这样做
实话实说,我真的不干用牛奶煮燕麦的事情。原因说出来也挺搞笑,煮过的牛奶燕麦片太烫,早上我真不想吃那些烧嘴烫牙的东西,时间有限,却吃不到嘴里。更何况,牛奶加热的时间太久,其中的营养会有一定的丢失。所以不要像熬粥那样,牛奶煮开了放燕麦然后又是一顿久煮,最后觉得好了,可以吃了。不是说这样做不可以,而是从时间与营养保存的角度考虑,没有必要这样做。
我的做法:牛奶泡燕麦
为了更大可能的保留牛奶中的营养,一般我在加热牛奶时,不会加热到沸腾,基本上40度或略高,我就停了。然后用这种温热状态的牛奶倒入燕麦片中,用这种方式将燕麦片泡软就可以吃了。
这里提醒大家,燕麦片也是很好类型的,不再细分的情况下,基本上是两大类,即食型和生碾片。
即食型,顾名思义就是很快、很方便就可以食用的。我买的燕麦基本都是这种的。而生碾片则不同,它只是燕麦碾压成了片状,这种是需要煮的,样子见下图。
也非常好分别,只是形状是片了,但还是基本光滑的外表,拿一撮放在手上,会有份量感。
而即食的因为经过熟制加工,外表相对不太光滑,手感也更轻盈一些。如下图。
总结:
牛奶与燕麦组合,是非常好的早晚餐选择,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特别是这其中的蛋白、钙质、膳食纤维,是我选择经常吃牛奶与燕麦的主要原因。但这里也提醒一下大家,虽然这是一款非常好的膳食组合方式,但还是要适量。比如,想减肥,就觉得这样吃会瘦,然后就大量吃,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牛奶中含有乳糖、燕麦中含有淀粉,在适量的情况下,它们对人体是有益的,但如果大量吃,其实也变相等于摄糖过多,想减肥?或是本身是需要控糖的,那这么好的牛奶与燕麦,可能起反效果哦。
牛奶煮燕麦绝对是快手营养早餐必备,我的早餐中经常有牛奶煮燕麦的身影,与蔬菜、水果等搭配作为早餐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的加餐也是妥妥的。
接下来跟我一起扒一扒,牛奶煮燕麦有什么好处。
先说牛奶
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克牛奶约含有100毫克钙,喝250毫升的牛奶,提供的钙约为健康成年人钙推荐摄入量(800毫克)的三分之一。
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每100克牛奶提供3克左右蛋白质,250毫升牛奶约提供8克蛋白质。
牛奶中的脂肪其实是相对较好的脂肪,也是牛奶风味的来源,大家应该都有感觉,脱脂奶相对寡淡了些。最近,台湾版膳食指南也将以往推荐的低脂奶或脱脂奶改为牛奶,不对脂肪作限制。
另外,牛奶中还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
再扒燕麦
燕麦可是明星全谷物,2017年全民营养周的活动中,燕麦是十大中国好谷物之一。
研究表明,燕麦对血脂异常有显著作用,增加全谷物或谷物纤维摄入以及用全谷物替代精致谷物,对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具有潜在的有益作用。
燕麦籽粒中的β-葡聚糖
注意呦:
文中提到的燕麦均指未经处理的燕麦种子或者仅经过物理压片等处理,仍保留全谷物特征的原味燕麦,这样的燕麦对营养素有最大限度保留,不包括过度处理的如去掉了谷皮的,或其他调味了的燕麦片产品。
牛奶和燕麦各自都是明星级的食物,二者结合自然就是强强联合了嘛!
参考资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6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