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换炒薄壳口感鲜嫩,金不换炒枳壳

未回家时,和小姨的通话里提到想吃薄壳,“那你下了高铁直接来我这,吃完再回家。”直到第二天下午,我站在潮汕站出口听她发过来的语音,她还像嘱咐小孩子一样,又在我耳边唠叨要先去她家里。

薄壳,学名凸壳肌蛤,又叫海瓜子,生活在盐度较高的海湾或岛屿的滩涂中,是潮汕地区和福建东南部特有的海产。薄壳和人一样,也是群居动物,百十相黏聚在海泥里,随着起伏的海浪肆意生长,又因为它长得像凤眼,文人爱称它为“凤眼鲑”。但在豪爽的潮汕人眼里,它壳青色而薄,干脆就叫“薄壳”,反而多了几分雅致。

那日凉风拂面,每家每户在门口支起小餐桌,吆喝着孩童回家吃饭的父母,巷子里的香味随着锅铲的颠簸而越来越浓郁的场景,突然出现脑海里,仿佛此刻我早已穿越回天真烂漫的年代。“念旧其实并不好”,既然回不去,那吃一盘夏日必备家常小炒–金不换炒薄壳,总可以吧?!

况且,虽年龄逼近30,但在小姨这里可以安心做个智障,饭来张口饭后滴茶,丝毫不掩饰自己懒的一面。

金不换炒薄壳,鲜到你跳脚

妹妹坐在家门口摘薄壳,并洗干净店家附送的一把金不换,再交由小姨掌厨。几粒轻轻拍碎的蒜头,爆香出味,再加几片金不换(去腥、提味),一点生红辣椒,猛火翻炒,一两分钟后香味溢满全屋,此刻起锅最为合适。

美食家蔡澜也曾描述过他对薄壳的特殊感情,丝毫不输猪油,“我家吃法,是买了薄壳,妈妈到杂货店去,要了一些酸菜汁,店里的人从酸菜缸中淘出一包送之,又买了金不换,和大蒜泥及辣椒丝一块炒,才入味。要是用盐,来不及溶化,薄壳已熟打开,就差了。享受这道菜,是碗底剩下的汤汁,没有其他海产比它更鲜甜的了。”

第二天中午又备了一大盘薄壳,考虑到吃不了辣的阿嬷,将辣椒丝替换成沙茶,则是很传统的潮汕吃法,颗颗饱满,粒粒丰腴,个头不大却让人停不下来,要不是刚好回了趟家,很难享受到干掉一大盘薄壳的奢侈乐趣。

心有所期,方食。

薄壳之鲜,你懂。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8372.html

(0)
上一篇 2023-08-06 08:54
下一篇 2023-08-06 09: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