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功效上,黄菊和白菊实际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但是,如果因此把他们混用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一句古话,叫做“黄菊入药、白菊入茶”简单明了的表明了黄菊和白菊的区别。
白菊的味道清甜,苦味药味较轻,其平肝、清肝明目的效果相对较强,所以一般适合和决明子,枸杞子等搭配,用于补充肝肾精血不足,治疗眼目昏花,视物不清。
而黄菊相对来说药味和苦味就重了许多,同时药性寒性也更强,所以中医一般用黄菊入药。但不是说就可以用黄菊花代替白菊花,黄菊花擅长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却不及白菊花。而且因为黄菊的药性寒性更重,如果当茶饮用的话,非常容易伤身。
除了我们常知的黄菊和白菊外,现在还能看到很多销售野菊茶的,实际上这是很不健康的。野菊花非常擅长清热解毒、消痈,煎汤内服外洗可以用来治疗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但是它的味道最苦,寒性最重,并不适合长期作为茶喝,如果长期或过量很容易伤害肠胃和身体。
野菊花
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经过无数代早已经总结出哪些菊花可以用,哪些不能用,哪些可以入药,哪些是如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名菊:
一、亳菊,因为产于安徽亳州得名,和滁菊一起被认为是品质最好的菊花,但是亳菊因为药性强,入药一般要求的都是用亳菊,而饮茶基本上是不用的,所以日常知道的人少。
亳菊
二、滁菊,产于滁州闻名,单瓣色白,味甘最佳。是药食两用的菊花,也可以填充到枕头中做成明目茶枕。可能是现代推广方面的原因,反而不如杭白菊和贡菊有名。
滁菊
三、杭白菊,虽然叫杭白菊,其实是产于桐乡,是浙八味之一。大家现在喝的菊花茶主要应该就是杭白菊,因为色香味俱佳,而且功效比较温和,寒性没有其他菊花那么猛烈,相对比较适合长期作为茶饮用。
所以是所有菊花中知名度最大的,但同时也是因为这样,购买杭白菊的时候也要注意,现在很多用江苏产白菊冒充桐乡杭白菊。一般人来说苏白菊更白,朵型好看更容易被误导,而实际上杭白菊颜色时偏黄的,花蕊更大一点,而且因为加工工艺,会有结块的情况,卖相没苏白菊好看。
杭白菊
另外,最近几年非常流行胎菊,实际上是数年前桐乡的茶厂将那些没有发育好不要的胎菊包装欺骗消费者卖更高的价格。而杭白菊历史中从来没有喝胎菊的习惯,哪怕是十几年前,胎菊也是不用的。
胎菊
四、贡菊,一般特指的是黄山贡菊,也称徽菊。清光绪年间,北京流行红眼病,因用黄山贡菊治愈,所有之后被称为贡菊。所以贡菊一般一些眼科疾病会入药,或者有红眼病的情况下可以泡茶喝。
贡菊
而全国其他地方也是有产菊花的,只是橘生淮南则为橘,地域不同品质没有四大名菊的好。而至于现在淘宝上比较火的皇菊,因为是最新培养出来的品种,对于其功效也没有太多的参考资料可以佐证,权且当做黄菊来对待,适当的饮用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不要过分迷信功效或者过多饮用。
即使是药食同源的中药,也需要讲究一个度,就像一个人水喝多了,也是会出现水中毒的情况一样。挑选适合自身体质是最关键的。
白菊花与黄菊花有很多不同。
1⃣️形态不同
白菊花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在1.5~4厘米左右。总苞由三至四层苞片组成,外层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间为管状花。
黄菊花花型小球状,数朵一簇,花瓣细密为管状。
2⃣️生长环境不同
白菊花喜凉爽、地势较高、土厚肥多、中性土壤,耐旱。短日照。温度适宜18~21度。
黄菊花产地海拔范围更大。
3⃣️著名产地不同
白菊花在我国中、东、西南广泛分布。尤以福田白菊和滁菊花最为著名。
黄菊花以杭菊花和黄山贡菊为优。
4⃣️食疗价值不同
白菊花产品制作分为菊花摘取花头蒸,晒干为杭白菊;整枝阴干,剪取花头为怀菊花。主要泡茶。
黄菊花可以泡茶泡酒。
一般来说,白菊入茶,黄菊入药。
5⃣️药用价值不同
白菊花的花和根部入药。杭白菊清肝明目。
黄菊花只花入药,清热解毒。
两者一般不会合用。
6⃣️花语不同
白色菊花代表高尚,诚实君子;黄色菊花,在中国代表单相思,在西方葬礼上代表哀悼。
总之,白菊花与黄菊花有很多不同,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