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可以喝玉米糊吗?为什么?
糖尿病可以吃玉米,但千万不要“粗粮细做”。粗粮磨得太细,也就成了细粮。以主要含淀粉的玉米为例,如果磨得太细,在消化过程中很快就转化为葡萄糖,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丧失了粗粮本来的保健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
玉米糊其实也是粥,粥需要长时间的熬煮,米中的淀粉就会有一部分变成分子量小一些的更容易消化吸收的糊精,也就是说血糖生成指数值升高了,食用后升血糖作用要快一些。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玉米糊,但不能一次喝太多。
糖尿病喝粥注意事项
1、吃杂粮粥
选择各种粗粮、杂豆来煮粥,可以在粥中加入荞麦、黑米、糙米、红小豆、绿豆等血糖反应较低的食材,这样粥的餐后血糖反应就不会升太高。
2、蒸煮时间不宜过长
糖尿病人吃的粥不宜煮的时间过长,有一些人在煮杂粮粥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牙口不好而将粥煮得过于的烂稠。却不知道食物的烹饪方式会导致食物的升糖指数上升,如果将食物烹饪得过于糜烂,就很容易让肠胃快速吸收食物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因此在煮杂粮粥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将其煮得过烂过稠。
3、合理的进餐顺序
糖尿病患者的进餐顺序原则是先吃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菜、肉等,最后在吃粥,这样就可降低米粥对血糖的影响。对于那些食欲不太好、只能吃半流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做成瘦肉末碎菜粥同样可以降低粥对餐后血糖升高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
1、控制每天的总能量摄入
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主食的摄入量,特别是精制面粉做的馒头、面条、面包等,要控制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搭配优质蛋白。
糖尿病患者建议食物多样化,避免单一,三大营养物质中,需要增加绿叶蔬菜类食物的摄入,适当蛋白类食物摄入,控制油类食物的摄入;水果放在两餐之间,避免一次性
2、避免高盐食物
生活中,很多的朋友都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诸如麻辣烫、烧烤、小龙虾等等,这些食物中,盐分的摄入远远超标,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雪上加霜,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因此,饮食上应重视清淡饮食,减少高盐饮食。
3、进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很多人习惯不按三餐吃饭,作息时间极不规律,这对血糖控制是极为不利的。糖尿病患者要保证一日三餐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进食。吃饭时也要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在进餐前,吃饭后测量下血糖。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糖尿病饮食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虽然玉米属于粗粮,但是加工过细就变成了细粮。
玉米本身属于中GI食物(55≤GI≤70),而制成玉米糊会导致淀粉糊化,吃完后血糖上升更快。
因为人体食入的食物,需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入血。食物越是加工细、精、糊化程度越高,消化吸收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吸收入血液的速度就越快,餐后血糖升得就越快。
所以,即使不添加蔗糖的玉米糊,也不推荐糖友食用。
喜欢吃玉米的糖友怎么办呢?
新鲜玉米的含水量高,能量是大大低于玉米面的,并且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E,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作为主食来食用。所以,喜欢吃玉米的朋友,尽量食用新鲜玉米,不要吃玉米糊。
新鲜玉米是完整的玉米粒,带有玉米胚,玉米胚中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一些抗氧化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经常食用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有帮助。
糖尿病患者食用新鲜玉米时应该相应减少主食摄入量,甜玉米含糖量较高,但水分含量也高;糯玉米中含有较多的支链淀粉,更容易升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食用这两种玉米时应多加注意。是否适合自己,可以通过检测餐后血糖来决定。
吃对控糖食材,不饿不晕轻松控糖
含糖低,升糖慢的水果:苹果、梨子、桃子、柚子、李子、樱桃。这些水果都是指的直接吃,切不可榨汁饮用。西瓜、菠萝、香蕉、红枣、荔枝、柿子、山楂、葡萄等含糖高升糖快,糖友们最好不吃。
含糖低,热量低,可当水果生吃的蔬菜:西红柿、黄瓜、生菜、苦菊、萝卜。
补充高蛋白、低脂肪的兔肉、鸽肉、鲫鱼,富含B族维生素和硒的鸭肉,补充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黄鳝,富含DHA可保护心脑血管的鳕鱼……很多糖友可供选择的肉类。
还有专家为你制定的四周控血糖食谱,一个月都能不重样,是不是意想不到。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
因为我有《血糖控制一本通》,家里奶奶有糖尿病,从小跟着奶奶一起长大,现在离得又远,在家我也不放心。
就给她买了一本《血糖控制一本通》,每天通电话,教她怎么看,哪些是能吃的,哪些不能吃。既增进了感情,又进行了有效沟通。缓解老人孤独的同时,还保证了亲人健康,小时候她教我好好吃饭,现在我也可以教教奶奶好好吃饭,真的很神奇。
《血糖控制一本通》是北京协和医院的李宁、李乃适两位医生编纂的,内容相当丰富,通俗易懂,操作性强。从日常饮食、运动、监测、用药、并发症护理、心理辅导,多个维度,为糖友提供实际、有效的指导。
照着这本书做,不但可以帮助控制好血糖,还能让生活更健康,收益多多!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5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