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痰湿”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因为它们会让我们的身体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现象,比如说肚子胀、不消化,头发出油、脸上出油,大便溏稀等等。痰湿还会生成热,“痰热”、“湿热”,我们中医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热易去而痰难除”。为什么痰湿难除这是个问题。
之所以会痰湿难除,一方面来说不仅与痰湿的性质有关;另一方面,痰湿不止一种,那么祛痰化湿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治疗多种痰湿。常说要讲究辩证、对症治疗,所以任何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情况治疗。
我们知道脾是后天之本,是生痰之源。虽这样说,实际上痰我们主要看肺,但是痰的产生是脾虚造成的。所以想要将痰给化解掉,首先要做的就是健脾,将生痰的根源给断了。再一个,有“善于治痰,不治痰而先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随气而顺”的说法,所以治气跟化痰是一样重要的。
中医——半夏
那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有关于气化痰的方法及成药。第一个就是补气化痰,气足津行,气不足则痰湿生。伸出舌头一看,舌头凹陷、舌苔厚腻、胖大。常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稍微活动就心慌胸闷。这个时候不仅要化痰,还要补气,有助于痰湿排出。对于这种情况,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六君子丸,是在大名鼎鼎补气第一方的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了半夏、陈皮,由此来补气化痰。
第二个是理气化痰,身体内气机的通畅,是气能行津、津随气动的结果,身体内的痰浊随着气机的运动代谢、消散。一旦气机运行不畅,就会两肋胀满、心情不畅。舌头大多数是鼓胀的。这种情况下,需要理气化痰,恢复气机的运行。这个时候,二陈丸就很有代表性了,里边有半夏、陈皮,不仅可以燥湿化痰,还能健脾理气解郁。
中医——陈皮
第三是化气化痰,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让痰湿给蒸发掉。也就是说得温阳化气。舌头通常淡、胖、舌苔白腻。畏寒怕冷、四肢冰凉。既然冷,就需要温肾阳、利水湿。金匮肾气丸就是不二的选择。第四个降气化痰,简单地来说,就是引痰下行,通过我们的肠道排出体外。舌头大多数是上半段鼓胀的。还有就是经常头晕、经常胃胀、食积等。这个时候三子养亲汤、半夏厚朴汤就可以很好地起到降气化痰的功效,并且还有消食积食的作用。
以上就是中医上常见的四种化痰的方法,大家可以辨证参考,为了安全起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私自用药。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