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说“对虾”何以得名。普遍的说法并不难查到,据说在昔日北方的市场上,对虾常以“对儿”为单位销售,故名“对虾”。过去的人也真是讲究,买个虾都要一对儿一对儿的买,不像现在论斤称来,浮夸又粗鄙~
那这个“昔日”到底有多远呢?虽然“对虾”一词的起源难以考证,但翻翻古书我们还是可以确信,“对虾”这个名称至少在清代已经出现了。据清代古文学家、经学家郝懿行《海错》一书中的记载,渤海“海中有虾,长尺许,大如小儿臂,渔者网得之,两两而合,日干或腌渍,货之谓对虾”。经典名著《红楼梦》中虽描述的海鲜并不多,但在乌庄头向宁国府进献的年货里也出现了“海参五十斤…蛏干二十斤…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看来,对虾确实有按“对儿”计量的历史。亦可见,当时的对虾在食材界一定算得上珍馐级别,海参都送了五十斤对虾才五十对儿。
从科学分类上看,“对虾”是对虾科下所有物种的统称。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对虾”一般专指对虾科、对虾属下常被食用的几种虾类,比如: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南美白对虾/P. vannamei、斑节对虾/P. monodon、日本对虾/P. japonicus等等。
在这其中,要说“最地道”“最正宗”的对虾,那就非“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所莫属了,这是因为对虾一词最初很可能就来源于它。中国对虾俗称“东方对虾”、“明虾”… 是中国及朝鲜半岛海域特有的“土著”虾种,也是黄、渤海昔日的名产。在过去,中国北方所消费的“海产大对虾”一般都是中国对虾。
额角很长,尾巴暗红的中国对虾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如今已经很难捕到真正野生的中国对虾了,现在所谓野捕的中国对虾主要来自人工的增殖放流,即对放流虾苗长大后的回捕。虽然目前我国已实现了一定规模的中国对虾工厂化养殖,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对虾还远低于其他的一些对虾种类,比如外来的南美白对虾等。
中国人工选育出的第一个中国对虾养殖新品种“黄海1号”(2003年通过审定)
编辑:李昂杜父鱼
对虾也叫大虾,分胸部和腹部两部分,背上盖着甲壳,头部有五对附肢,胸部有八对附肢腹部还有六对附肢,没有螯肢。在淡水、海水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对虾雌性较大,一般有18~28厘米,重60~80克,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50克。雄性则较小。实际上,对虾很少成双成对的在一起,只是因为人们常常把它们放在一起出售,又漂亮,又方便,因此就得名“对虾”了。
分布区域 主要在黄、渤海区,东、南海也有少量分布。
资源量 近30年来,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对虾的资源量大体保持比较稳定的善。但也发生过补充型捕捞过度和现象, 因而影响到后代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渔获量的下降。据调查,秋汛对虾资源数量和它们的亲体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不低于5%置信的相关关系。
濒危等级: 名贵
节肢动物,身体长15-20厘米,甲壳薄而透明。第二对触角上的须很长。肉味鲜美,是我国的特产之一。主要产在黄海和渤海湾中。过去市场上常成对出售,所以叫对虾。也叫明虾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