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4岁的曲女士是一位肺动脉血栓性肺栓塞患者,之前曾因肺栓塞引起肺动脉高压而在当地医院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有些好转。
但最近三个月来,她感觉到胸闷、气促的状况越来越明显。
为了进一步更好的治疗,她来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岛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肺血管介入科洪城主任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后,建议她接受肺动脉球囊扩张手术来缓解症状。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机化的血栓长期阻塞肺动脉导致血流重新分布和肺微血管床重构的一种疾病,属于肺动脉高压的第四大类别,重症患者可以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
“这是公认的一种肺动脉栓塞并发症,和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一样,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和及时的治疗,有可能会进展为右心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洪城主任说,肺动脉压力越高,预后越差,“平均肺动脉压大于 40 mmHg,如不接受治疗,5 年生存率约 30%,但绝大多数这类患者是可以通过手术的干预而治愈。”
近年来,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对于无法耐受开胸手术、解剖形态不适合手术或者外科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者,可采用肺动脉球囊成形术。
“在局麻的情况下,我们从股动脉穿刺介入,通过肺血管小球囊扩张的方式,可以改善阻塞血管的血流,达到重建肺循环的目的。”洪城主任介绍,经过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治疗后,患者活动耐量可明显提高,大多数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可以停用昂贵的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多数患者在经过肺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基本恢复正常。
“我们很多做过这种球囊扩张手术的患者,走路、爬楼梯都没有问题,有些患者朋友可以游山玩水,基本上没有胸闷、气短等不适的临床症状。”
曲阿姨得知通过一个小小的局麻介入手术,就可以解决她走几步路就会出现的气促胸闷症状,当即决定接受医生的建议。手术当天,洪城副主任医师和介入手术科的医护团队做好充分的准备,一边闲聊缓解曲阿姨的紧张情绪,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器械,顺利完成了这台肺动脉球囊扩张手术。
术后第二天,曲阿姨感觉到胸闷气促的情况明显好转,三天便康复出院。
一个月后,她再次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复查,专门定制了一面锦旗送给洪城主任团队以表感激之情,“现在我又可以正常生活,走路也没有气促了,这种畅快呼吸的感觉太好了,是医护人员给了我重新享受生活的希望。”曲阿姨和丈夫非常激动,“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感谢这里的医护人员!”
专家提醒
洪城主任提醒,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唯一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肺动脉高压类型,手术方式有球囊肺动脉成型术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两种,其中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是利用导管造影对闭塞肺动脉进行定位,再经导丝通过闭塞部位,然后用球囊扩张肺动脉使闭塞血管重新开放的技术;肺动脉内膜剥脱术通过开胸,切开肺动脉近端,建立剥离层面,利用器械由近端逐渐至远端剥离肺动脉内陈旧血栓和内膜组织;两者手术效果均立竿见影。
洪城主任建议:“由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疾病病程长、病情隐匿,治疗方法受当地医疗水平技术的限制,如果已经有这种肺动脉高压症状的患者,建议尽快到有经验的肺动脉高压专科规范治疗,必要时可以通过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改善状况。”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8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