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禾丰珍珠粉是于都特有产品,曾荣获江西省米制品优秀产品称号,用大米制成,是当地人逢年过节时必备的食品。其制作工艺还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说起珍珠粉的由来,据当地老人讲述,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心地善良、聪慧的女子巧姑,受鲤鱼蛋的启发将其制作成颗颗圆滑的小粉球,于是便给它起了一个美名叫珍珠粉。
聊起禾丰珍珠粉制作工艺,刘志珍向记者介绍:“首先将优质早稻米浸泡12小时再磨成浆后,盖上白布、放上草木灰将水分吸干,待水分滤干、米浆成粉块后,放入太阳底下晾晒。正常情况下,晾晒一天后,粉块就成了干燥的米粉,接下来就到了筛制的环节了。”
“筛制珍珠粉是一项需要两个人配合的技术活,可有讲究了。”刘志珍说,筛制珍珠粉时,一人持大孔米筛不停地旋转,另一人则手持簸箕将从筛孔里掉落的米粉再次筛制。
米粉在筛内像滚雪球似的逐渐增大,待有绿豆般大小时,倒入另一米筛中过筛,留在米筛的颗粒就是初成的珍珠粉,在经过晾晒干燥后,珍珠粉便制作完成。
“这些珍珠粉可是我们发家致富的宝贝。”见记者看得入神的模样,刘志珍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说,这些年,他们的珍珠粉备受欢迎。“每斤12元,去年,我们卖了1万多斤,收入10多万元。”
记者注意到,珍珠粉的烹饪手法尤为关键。只见刘志珍先将清水烧沸,再将珍珠粉徐徐撒入的同时,用筷子搅动,防止结团;约10分钟后,一粒粒珠粒沉入锅底,她娴熟地将珠粒捞入另一装满冷水的盆里浸泡。
说话间,刘志珍将事先准备好的瘦肉片用盐、酱油、蚝油腌制,放生粉搅拌均匀和膨胀成了半透明状、晶莹剔透如珍珠的珠粒一起倒入翻滚的老鸭汤里。几分钟后,一碗热气腾腾的珍珠粉就呈现在记者面前。还没入口,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
禾丰珍珠粉让人过目不忘,口齿留香,回味无穷。采访中,于都县文化馆馆长邹伟民介绍说,经过数代人的传承,禾丰珍珠粉已成为于都“客家家乡味道”的代名词。在于都大街小巷的早餐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不讲究排场,一张桌子、一张椅子,鸡汤、鸭汤、鱼汤、肉汤,多种选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身居天涯何处,它始终是心中难以割舍、无法替代的故乡味道。
来源:赣南日报作者:记者李喆 通讯员宋嘉华 肖捡女 文/图编辑:刘航 编校:熊小勤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陈昱鑫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7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