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茅莓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湖南、四川,以及华东各省。目前,我国对茅莓的研究很不充分,丰富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仅有小规模人工栽培。
现将茅霉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整地:茅霉园的整地方法最好采用全面机械整地,根据成年茅莓有根系深度确定整地的深度为,根据我地季节特点与适宜栽植时间确定整地时间,一般宜在栽植前半年进行。
2 .施底肥:以栽植地土壤的实际条件为准,通常来讲,有机肥料是最常见的,像是堆肥和泥炭等固体肥料的使用,不会出现大量流失的情况。要想促进幼树的正常生长,增强其抵抗力,最好与氮肥、磷肥和钾化肥配合施用。
3 .栽植:根据茅莓成年树体大小确定栽植的行距与株距,同时根据苗的根系长度确定栽植的深度,这一点与整地的深度一致。栽植行距2.0~2.5m, 株距0.35~0.5m, 每公顷10155~13575株。
4 .施肥与土壤管理:在春季2~3月就要行内除草、松土。由于茅莓的根系位于表土层,所以,松土的深度最好低于7cm。在夏初时节,开展二次行内松土作业,且行间中耕。而在秋季期间,开展第三次松土作业,将杂草及时清除干净。通常,施肥的次数是每年三次,与除草松土相互结合,开展首次施肥,大概在2-3月份期间,抽梢萌枝之前施加肥料,以保证有效地促进新枝的萌发,采用氮肥、钾肥与磷肥加厩肥。第二次施肥的时间大概在5-6月份,正是茅莓幼果时期,应当将钾肥与磷肥作为重点肥料施加,对于果实增大具有积极的作用,最终有效地增加茅莓的产量与质量。第三次施肥的时间选择在每年的11月份,施加有机肥等迟效肥料,对土壤予以有效改良,为来年的茅莓栽植奠定坚实基础。
5 .水分管理:茅霉根系很浅,所以它不易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因此,茅莓须种植在持水能力好的土壤上。如果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发生变化,那么茅莓就会表现出自身的敏感性,所以,一定要确保表层土壤的湿润。而在茅莓生产过程当中,灌水的科学合理性十分重要,在完成茅莓的栽植工作后,需要保证灌水的及时性,特别是干旱少雨的情况,因为土层很容易出现干燥的情况,而且土壤的含水量不高,所以,茅莓幼树根系很难对土壤水分与养分进行吸收。因而,在栽植茅莓以后,一定要及时地浇灌定根水,在浇灌水的作用之下,确保茅莓幼树的根系和土壤能够有机结合,使得根系正常生长,确保幼树的固定性。当茅莓萌发生长并开始放叶时,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地确定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到茅莓开花结果时,耗水量就更大,要灌生长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6 .树体管理:在早春茎干抬起后,修剪掉全部折损的和受冻害枝条,在春季定量修剪时要最终确定两年生结果茎杆,在1.5~1.8m高处进行高位短截,对顶梢进行轻修剪,可促进深果增大。两年生枝条必须在采果结束就立即剪除。
7 .病虫害防治:栽培前用40%多菌灵500-8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在入冬前对果园进行清洁,清除枯枝落叶,消除病源。目前茅莓的病虫害现象不严重,在果实成熟期有蝽和蟓危害其果。结实前可用2.5%的速灭杀丁、2.5%敌杀死3000倍,50%的DDV1000倍,50%的锌硫磷1000倍喷雾。果实成熟期只能用生物防治。灰霉病与根腐病是茅莓最主要的病害。其中,在对灰霉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1000-1200倍的速克灵。而在对根腐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挖掉株丛,随后使用50倍得福尔马林,或者是200倍的多菌灵。除此之外,使用300-400倍的五氯硝基苯或者是800倍的氧环三唑消毒也可以达到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8 .采收与保鲜:分品种采收对于茅莓而言,如果其品种不同,那么实际的采收期长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要想保证茅莓果实的质量,一定要根据品种种类来进行采收并保存,甚至根据品种的不同来进行销售。需要分批采收,因为茅莓果实的成熟时期存在差异,所以,一定要分批次进行采收。一般来讲,首次采收以后的7-8天,浆果就会大量地成熟,随后需要每间隔3天采收1次。成熟的标准是果与果柄刚刚分离,果为橙色,并开始变软。其中,采收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因为这个时间段茅莓的香味是最浓郁的,尽量不要在下雨太难采收,很容易导致茅莓发生霉烂。在茅莓果实集中成熟的时候,应将采收员分成两组,一组专门采收过熟果、受伤害果,另一组专门采收优质果,以避免交叉污染。 另外还要适时采收 ,充分成熟的浆果具有品种独具的风味,香气和色泽,一定要及时进行采收。一旦错过采收的最佳时间,浆果就很容易变色,导致霉烂与变质。若采收的时间过早,那么果皮更硬,味道较酸,且香味较差,实际的口感也不理想。由此可见,采收的时间十分重要,一定要保证适时采收。果实保鲜方面,茅莓的果实果皮十分柔嫩,所以,很容易受碰撞而被破坏。在完成果实采收工作以后,不允许使其承受较大的压力,一旦受到挤压就会腐烂。
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7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