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要科学,不要弄出大麻烦
1.相须
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合应用,能够帮助增强药效。 如石膏+知母=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 大黄+芒硝=增强攻下泻热的效果
2.相使
药物的性能和功效有一些共性,或者治疗目的相同,以其中一味药为主,另一味药相辅,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健脾)=提高补气利水的效果, 黄芩(清热泻火)+大黄(攻下泻火)=提高清热泻火功效
3.相畏和相杀
一种药物来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畏和相杀是一种配伍的两种说法,是药物间相互的对待,就是说,甲药畏乙药,反过来就是乙药杀甲药。 如生姜+生半夏/生南星=减轻后两者毒性 ,巴豆+大黄=影响泻下的功效
4.相恶
两种药物合用,其中一种药能降低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当然,两种药物不会所有功效都降低或丧失,只是影响某一些疗效罢了。 如人参+莱菔子=人参的补气作用下降, 生姜+黄芩=生姜的温肺温胃功效降低
5.相反
两种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加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常提及的就是“十八反”和“十九畏”。 对于中药的十八反和十九畏,古今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包含一些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但目前临床仍然遵从流传下来的原则。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敛及攻乌, 藻戟遂芜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硫黄畏朴硝、芒硝、皮硝、玄明粉; 水银畏砒霜、信石、红砒、白砒; 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巴豆霜畏牵牛子(黑丑、白丑); 公丁香、母丁香畏郁金(黑郁金、黄郁金); 牙硝、玄明粉畏三棱; 川乌、草乌、附子、天雄畏犀牛角、广角; 人参畏五灵脂; 肉桂、官桂畏赤石脂。
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最主要手段,一张方剂由不同的中药组成。在医师诊治完毕开方的时候就需要掌握中药配伍的原则。中药的配伍原则叫做“七情”,也就是七种情况,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单行”就是指单味中药单独运用,如“独参汤”。其余六种配伍关系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增效减毒以及避免配伍禁忌。
增效的配伍关系包括相须和相使。前者主要是指功效相近的药物一起使用增强了原有疗效,后者主要指功效有共性的药物连用时有主有次,次者可以辅助提高主要的疗效。
减毒的配伍关系包括相畏和相杀。这种情形主要是指一种中药能降低或消除另一种有毒中药的毒性或者副作用。例如中药A有毒,中药B能解除中药A的毒性,我们就说A畏B或者B杀A。
而相恶和相反则属于配伍禁忌的范畴了。如果一种中药降低了另外一种中药的功效,甚至药效丧失,就叫做相恶。如果两种中药合用会产生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就叫做相反。“十八反”和“十九畏”都属于相反。这两种情况都有歌诀,歌诀中详细指明了若干药对的配伍是禁忌的。古今的医务工作者都将中药的配伍禁忌视为禁区,尽量避免使用。但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有些医师为了减弱某药的药性,还会适当的使用一些“反药”,以达到特殊的治疗效果,这样的方剂需要医师有一定经验并有确切疗效方可使用,还需要医师在配伍禁忌的中药名称旁边签字方可进行调配。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7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