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南地区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番薯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 再加任何你自己搭配的调料制作而成的。
闽南面线糊主料:淀粉,猪血,五花肉,虾仁,面线糊。
面线糊辅料:
油,盐,耗油,韭菜,青菜,豆芽,香菇,花生米,蛏干,香菜。
步骤一:蛏干、香菇需要提前用开水浸泡。
步骤二:新鲜的猪血 切块。
步骤三:青菜、香菜、韭菜、豆芽。
步骤四:五花肉切条。
步骤五:准备好速冻的虾仁。
步骤六:准备好线面。
步骤七:自己炸的花生米。
步骤八:把这些材料全部洗干净后 切成所需的尺寸。
步骤九:锅里下油先煸炒香菇、蛏干、五花肉。
步骤10:接着放青菜杆、虾仁一起翻炒。
步骤十一:加入调料盐、鸡精、蚝油、老酒翻炒入味
步骤十二:另一个锅里烧开水。
步骤十三:把刚才炒的所有菜都倒在这锅里再加人一盒浓汤宝或者可以自己做的高汤。
步骤十四:待水再次开后加入面线。
步骤十五:其次把青菜叶加入。
步骤十六:最后把调好的淀粉水慢慢的倒进去 倒的时候要不挺的搅拌 以免糊成块。
步骤十七:用大火再慢慢煮上3-4分钟。
步骤十八:最后的成品。
只能传9张照片,希望大家谅解下。
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鲜、香、淡”为其风味。闽南各地的大街小巷,小吃丰富,风味小吃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下来的”食故事”很多。小吃品种繁多,有小菜、热菜、汤羹、主食、甜点、水果六种类别。既保留了唐宋汉族遗风,又有创新改革。
起源于福建泉州的面线糊,是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具体操作方式是,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为早餐食用,闽南地区的早餐确实自成一派,它的小肠汤等在江南是很难见到的。
面线糊也可以当点心和夜宵吃,配油条和马蹄酥,味道鲜美,清甜爽滑,爽得很,真真正正的闽南食风。
传说,面线糊的产生也跟艰苦的生活有关。乾隆下江南时,到了罗甲村。那时正值粮食短缺,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实在想不出要弄什么吃的招待皇帝。可这时,乾隆已经在某秀才家门口下了轿,村里人都替秀才急。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剌,洗干净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一把木薯粉,和着就做出了一碗面线糊。
乾隆吃得龙颜大悦,问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秀才妻真是能干,解答说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皇上赏赐巧妇,面线糊传开。不过老编判断这传奇故事纯属杜撰,目的还是希望抬一抬面线糊的身价。不过有这等传奇故事作葱料佐之,喝起来确实要香一点。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4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