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茯苓是四君子汤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君子汤为补气基本方,白术和茯苓在其中发挥祛湿的作用。从张仲景时代开始,白术和茯苓就是常用的药物,白术燥湿,茯苓渗湿,二者合用,成为祛湿常用的药物。
白术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用】
1. 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无力等证。本品为补气健脾的要药。常与人参、茯苓、炙甘草间用,治脾虚气弱之证,即四君子汤。如睥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泄泻者,可配党参、干姜、炙甘草同用,即理中汤。如脾虚而有积滞,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可以攻补兼施,用白术健脾,配合枳实消除痞满,即枳术丸。
2. 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而为痰饮水肿等证。本品既可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故为治痰饮水肿之良药。如配伍桂枝、茯苓、炙甘草即苓桂术甘汤,可以祛痰饮;配伍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等,可以消水肿。
3. 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自汗。本品益气补脾,有固表止汗作用。如《全幼心鉴》方,即以白术配伍黄芪、浮小麦治虚汗不止。
4. 用于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之证。本品补气健脾,而有安胎之效。如有内热者,可配黄芩以清热安胎;兼气滞胸腹胀满者,可配苏梗、砂仁、陈皮等理气药;兼气虚少气无力者,可配党参、茯苓、炙甘草等补气药;兼血虚头晕心慌者,可配熟地、当归、白芍等补血药;兼胎元不固、腰酸腹痛者,多与杜仲、续断、阿胶等同用,以增强保胎作用。
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
1.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停饮等水湿证。茯苓利水而不伤气,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凡水湿、停饮均适用。常与猪苓、泽泻同用以加强利水渗湿作用,并随湿热、寒湿等不同性质,配伍有关药物。如湿热配车前子、木通;寒湿配附子、干姜等。又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故脾弱运迟、水湿停蓄者用之,有标本兼顾之效,停饮所致的头眩、心悸、咳嗽,亦持为要药。本品与白术同用,其健脾利湿之功益彰,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均配伍有茯苓、白术。
2. 用于脾虚证。茯苓能健脾。脾虚体倦、食少便溏者,每与党参、白术、甘草等补脾药同用,即四君子汤。
3. 用于心悸、失眠。本品能宁心安神。常与朱砂、枣仁、远志等安神药同用。 白术和茯苓各9g泡水可以燥湿健脾,但白术燥湿伤阴,故只适用于中焦有湿之症,如属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均不宜服。
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生李钰昕/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王传航
这两味中药它们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当身体有湿的时候,它们主要作用是祛湿。当身体正常了,它们就停止祛湿,开始发挥健脾的功效了。可见,茯苓和白术这两味中药,不仅可祛湿利湿,还能健脾,有病祛病,没病养生。另外,各位网友需要知道的是,该法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效,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药是绝对万能的,非专业人士,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另外“白术和茯苓”用热水是泡不开的,需要熬才行,按照常规的熬药法即可,一日一换。
附:中医对白术、茯苓的配伍应用的方解:
白术、茯苓均为健脾除湿药。脾喜燥而恶湿,白术甘以健脾补中,苦温补脾燥湿,功偏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茯苓甘以健脾渗利,淡以利湿,健脾补中,功用渗湿而益脾,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白术以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二药伍用,一燥一渗,运利结合,使水湿除,水湿则有出路而脾气健,健脾气而运水湿,为平补平利之剂,湿可除、肿可消、饮可化、诸恙悉除。
【主治】1.脾虚湿盛之四肢困倦,脾虚不运,痰饮内停,泄泻,水肿,小便不利,脾虚带下,水湿为患,饮停心下,振振有声,头晕目眩,痞满吐泻,食欲不振,以及脾虚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2.美尼尔综合征。
【禁忌】内有实热或舌赤少津者慎用。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3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