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不是一种药,而是几种药的总称。
感冒药,是缓解感冒症状的一类药,主要包括这5种:
1.解热镇痛药。
代表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能够退热、缓解头痛、全身酸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
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有伪麻黄碱,能够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3.镇咳祛痰药。
代表药有右美沙芬,它的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等或略强,而且没有依赖性,适用于干咳及频繁的剧烈咳嗽。
4.抗组胺药。
代表药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能够减轻感冒所致的流涕、打喷嚏等过敏症状。
5.抗病毒药。
代表药有金刚烷胺,能够抑制病毒增殖,减轻病毒的感染程度。
市面上销售的感冒药,种类繁多,成分也是复杂多样,所以选用起来需要小心谨慎。这两点一定要记住:
1.成分相同的感冒药,不要同时使用。
使用任何药物,都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不要自行搭配。因为,很多的药物有相同的成分,按说明书的用法吃一种不会过量,如果两种、三种一起吃,就很容易导致某个成分过量而引起肝肾中毒,危及生命。
比如常见的感冒药泰诺,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氢溴酸右美沙芬、伪麻黄碱;快克、感康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盐酸金刚烷胺、人工牛黄等,这些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这几种药同时服用,就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最近,就有一个年轻人因自行搭配感冒药而导致药物过量,引起肝衰竭,因病情严重而未能挽救回来。
2.中成药不能想用就用。
很多人觉得中成药没有副作用,一感冒就吃清热解毒类中成药,这种做法是错的,中药的使用一定要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感冒适合不同的中成药,选用不当的话会加重病情。
另外,有些中成药含有西药成分,与西药搭配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以免某些成分过量而引起肝肾中毒。
收起
我们知道,感冒在医学上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引起感冒的病毒大约有一两百种,由于感冒病毒多,且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所以没有特异性针对感冒病毒的药物。但是感冒病毒一般可以靠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掉,所以通常情况感冒一周左右就可痊愈。
那么所谓的感冒药其实只是缓解感冒症状的,让我们不那么难受而已。
市面上的感冒药常含有这几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右美沙芬等。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缓解头痛,退热。
马来酸氯苯那敏是抗组胺药,它能够缓解因为组胺分泌,导致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它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嗜睡,困乏等症。
咖啡因是中枢兴奋药,感冒后人会有萎靡,困乏等情况,另外也可以对抗盐酸马来酸氯苯那敏引起的嗜睡。
右美沙芬为中枢性止咳药,它作用于延脑咳嗽中枢来止咳。
天冷,容易感冒。大部分人在感冒后,会选择到药店买点药,自行抗病;也有一些人是家中备着小药箱,家里人感冒了,就拎出小药箱,凭着以往的经验,挑一两种吃着试试。但吃下去的药,是不是针对自己的症状的,就不得而知了。
感冒药的针对感冒时出现的各类症状的,并不能应对感染,普通感冒也不需要服用抗菌素。感冒药中的成分会有交叉,扑,多指扑尔敏或扑热息痛;氨或氨酚,指扑热息痛;麻或伪麻是指伪麻黄碱;美或美芬指氢溴酸右美沙芬;敏指扑尔敏。如果标为双扑,则指扑热息痛和扑尔敏。
感冒药主要是4类,解热镇痛类,主要含扑热息痛、咖啡因、布洛芬,用于退热、缓解头痛;鼻粘膜血管收缩类,主要含伪麻黄碱,用于解除鼻塞;抗组胺类,主要含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用于缓解打喷嚏、流鼻涕,并有轻微镇静作用;镇咳类,主要是含氢溴酸右美沙芬,用于对付咳嗽。自服感冒药,是要按主要症状,仔细阅读说明中的成分,依类别来选药。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2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