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巧克力是外来词汇chocolate的译音,也译朱古力。它是一种以可可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甜食,不但口感细腻甜美,而且具有一股特殊的浓郁香气。巧克力即可直接食用,也可以被用来制作各种甜品。
巧克力加工过程
可可豆的处理
- 焙炒:增强与完善可可豆应有的独特香味;使物料产生明亮的色泽;使细胞内淀粉变为可溶性微粒;使壳变脆,便于脱除;去除豆中多余水分;改变豆中某些化学结构;使物料具有可塑性。
焙炒可可豆的加工条件:温度、时间、焙炒方式。
焙炒方式以间接加热的热空气加热豆子,传动方式既有间歇进行,也有连续进行,均能取得满意效果。
-
簸筛:焙炒后的可可豆裂碎为片粒,同时又把裂碎的壳皮、胚芽和豆肉分开,这一加工的过程称为簸筛,有专门的簸筛机进行。原理类似我们以前用簸箕簸米。
- 磨酱:可可豆磨细一般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初磨,是把豆肉单独磨成酱体;第二阶段,可可酱和其他物料一起再经过研磨至巧克力所需的精细程度,也叫精磨。
分阶段进行有利于缩短精磨的周期,并且容易取得精细的物质微粒。
-
糖粉制备:糖是巧克力 的基本组成之一,应选择干燥、纯净、大颗粒的结晶体。糖最后在巧克力物料中也要达到其他组成同样的细度。因此,砂糖要粉碎成一定细度的糖粉。
-
精磨:作用就是把全部物料的颗粒变成口感不再感到粗糙的程度,细度就是以这一感官标准为界限。
-
精炼:这个过程对巧克力的品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要想达到巧克力的品质要求,精炼的时间必须相当长,一般需要24-72小时,时间过短,不能取得明显效果。
精炼过程要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一技术条件随加工产品而变,深色巧克力一般为55-85°,牛奶巧克力为45-60°。
-
调温:巧克力料的调温是重要的过程,它的作用是控制巧克力物料在不同温度下相态的转变,从而达到调质的作用。调温过程是调节物料温度的变化,使物料产生稳定的晶型,并使稳定的结晶达到一定的比例,从而使巧克力产生一种稳定的质构状态。调温过程包含晶核形成晶体成长的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调温分步:
第一阶段:物料从40°冷却到29°,温度下降是逐渐进行的,使油脂产生晶核,并转变为其他晶型;
第二阶段:物料从29度继续冷却到27度,使稳定晶型的晶核逐渐形成结晶,结晶的比例增大;
第三阶段:物料从27度再回升至29-30度,这一过程在于物料内已经出现多晶型状态,提高温度的作用是使熔点低于29度的不稳定晶型重新熔化,而把稳定的晶型保留下来。
-
浇模:这个过程是成型。但需要条件:
首先,处于良好状态下的巧克力酱料应已达到调温工艺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粘度和流散性;
再有,性能正常的浇注器,在浇注过程中能保持物料应有的温度要求和物料分配的准确性;
第三,有符合浇注要求的模型盒并保持洁净;
第四,有使物料冷却、凝结、固化成形得以进行的低温区,并且能满足温度变化的工艺要求。
巧克力物料浇注入模后,放置于8-10°的冷却室内,巧克力从开始温度降到21°,约需5分钟;然后再降到12°,又约需21分钟。总的时间约需25-30分钟。冷却速度主要取决于冷却温度、冷却方式和模块的形状。
-
包装:巧克力常用包装有铝箔、聚乙烯、聚丙烯等,也可采用金属与塑料复合的薄膜材料。根据巧克力制品不同质构和形态等方面的要求,可选用不同类型的包装进行包装。
巧克力包装室温应控制在17-19°,相对湿度不超过50%。
从一粒小小的可可豆,经过这么多道工序到达我们手里,难怪这么贵。但是巧克力太甜,建议还是少吃。
如果你看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你一定记得查理刚进入工厂时看到的一幕: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中,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满山遍野的牛奶糖巧克力。这是每个孩子童年时都梦想过的童话世界,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巧克力香甜的味道。
巧克力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甜点”,并且以各种形态和方式出现在我们的餐桌或下午茶中。它可以说是食物中名副其实的百搭之王,随着与之搭配的食材的不同,能演化出不同的味道:坚果味(与杏仁、樱桃等搭配)、烘烤味(与咖啡、威士忌等搭配)、奶油味(与椰子、香草等搭配)、水果味(与薄荷、罗勒等搭配)、焦糖味(与花生、培根等搭配)、辛辣味(与朗姆酒、辣椒等搭配)、泥土味(与核桃、迷迭香等搭配)等等。也许你对这些或熟悉或猎奇的吃法并不感兴趣,但在寒冷的冬日,来一杯热巧克力,真的是补充能量的绝佳选择。
这种黑色的食物来自一种名为“可可树”的植物。这种树最早生长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现在在赤道地区均有栽培。每棵可可树苗在生长五年后结出可可豆荚,每个豆荚中有20-40颗可可豆。可可的花期几乎全年,但是可可豆每年可以收获两茬。即使这种植物果实的发现者是需要追溯到4000年前的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但时至今日,它的采收仍然要靠依靠人工。
巧克力的制作过程:
1、人工摘取可可豆荚,用棍棒敲碎外壳。外壳可以用于堆肥、动物饲料或生产肥皂。
2、敲碎豆荚外壳剥离出的可可豆依然包裹在可食用的果肉中,这时需要将它们置于常温下发酵,最长可持续七天。
3、发酵后的可可豆摊开晾干,除去大部分水分,让它变得干燥。
4、清除晾晒干燥时带入的砂子泥土之后,可可豆就可以被分级、打包并运输到工厂了。
5、将可可豆进行烘焙、粉碎之后,得到了可可粒。可可粒再经研磨,形成可可浆。这时可以根据口味,加入糖、牛奶、香草和乳化剂等原料。
6、经过精炼(搅拌与揉捏)、温制(加热与冷却)铸型和冷却,得到凝固的巧克力。
用来生产巧克力的可可主要有三种。产量最高的福拉斯特洛可可,也是最常见的巧克力用可可品种。而克里奥罗可可产量很低(约占全球可可产量的5%),也很少见。还有一种特立尼拉可可,它是前两种可可的杂交品种。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2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