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北方的消费者,其主要产自福州、广西横县等茉莉花的主产区。茉莉花茶的窨制过程就是把茉莉花和绿茶坯混合后,让茶坯吸收其香气的过程。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主要程序是茶坯处理—鲜花采摘和养护—窨花拼和—通花散热—起花—转窨(重复以上步骤)—干燥—提花。根据转窨的次数又分为“三窨一提,五窨一提,甚至七窨一提”。
1.茶坯处理
茉莉花茶的茶坯一般选择烘青绿茶,因为烘青绿茶条索相对疏松,内部毛细管数量较多,容易吸香。为了能让茶坯更好的吸香,在窨制之前一般会进行烘干处理使水分达到4-4.5%。
2.鲜花采摘与养护
茉莉花具有晚间开放吐香的特点,所以一般每天下午采摘洁白饱满的花蕾。茉莉花开放的适宜温度在32-37℃,所以采回的鲜花要进行养护处理,气温过高的情况下要进行通风降温,气温过低才要进行堆积崔温以促进开放,当过半鲜花开放之后即可与茶拼堆。
3.窨花拼和
按照一定的茶花比,一层茶叶一层花进行拼和掺拌,堆积高度一般不超过40cm。
4.通花散热
窨制过程中随着鲜花的开放和吐香不断释放热量导致堆温升高,会使鲜花失活。一般窨制五六个小时之后需要翻拌茶堆进行通花散热,同时排除堆内二氧化碳和供给氧气,使鲜花恢复生机继续吐香。
5.起花
起花就是将茶坯和鲜花筛分的过程。在窨制10个小时以上之后,鲜花逐渐失活失去吐香功能,需要将其筛分出来。
6.转窨
茶坯在吸收了鲜花的香气的同时也吸收了水分,需经过干燥后再用新鲜的鲜花进行二窨,重复以上操作。
7.提花
提花目的是为了提高花茶的香气显灵度,操作同窨花,不过用花量较少,且不再经过干燥程序,所以会造成茶坯水分含量升高。风险较大,操作时务必计算准确,无把握可省略。
8.补充
一般稍好的花茶用花量为茶叶(重量)的三四倍,高端产品甚至可能达到近十倍。而品质好的花茶一般起花比较干净,所以只闻花香不见花。如果从茶叶里能看到不少花干,说明是档次较低的花茶,甚至是掺花茶。
手码不易,如对茶叶感兴趣敬请点赞关注,云起茶文化将持续发布相关知识。
好的茉莉花茶有三点要素:
1、茶坯质量要好;2、窨制和提花两道工序时,花的质量要好,投花量要大;3、窨制工艺的次数要多。
一、茶坯:
茉莉花茶由茶坯和茉莉花混合制作而成,本质上喝的还是茶坯的滋味,花香是附带的。花茶多使用烘青绿茶作为茶坯,烘青绿茶很多,根据不同的茶种等级定义即可,例如用明前黄山毛峰作为茶坯,这自然是等级非常高的茶坯。也可以使用炒青绿茶,例如用明前西湖龙井作为茶坯,虽说做成花茶不一定合适,但作为茶坯,质量上是非常好的。
当然也有不良茶商用低等级的茶坯制作花茶,虽然花香浓郁,但茶汤的滋味却很差。
所以,建议大家在置购茉莉花茶时,先看这花茶窨制的次数。
制茶人会根据茶坯的等级来选择窨制的次数和投入茉莉花的数量,好茶坯,自然要用好鲜花,窨制的次数也会变多。
在置购茉莉花茶时,先注重茶坯,也就是茶底,然后再说花香。
二、茉莉花的质量与数量:
窨制就是将茶坯与茉莉花混合,茶坯逐渐吸收茉莉花香气的过程。窨制时投入茉莉花的数量与质量也非常重要。
首先是茉莉花的选择,茉莉花开花时间很短,不能选择还是花苞的茉莉花,香气不够,也不能选择一家绽放了一段时间的茉莉花,香气有所消散。只能采摘雪白肥壮的半开放或者快开放的茉莉花。
下午两三点是采摘的最佳时间,太阳毒辣,气温炎热,茉莉花的精油密度达到顶峰。采摘完毕后将茉莉花放入通风的竹筐中,不可使用密封的塑料袋。晚上便开始制作。
茉莉花的质量也是很讲究的。
窨制时,会将茶坯与茉莉花一层一层叠起来,茶坯铺一层,茉莉花覆盖一层,有时会叠十余层。花的量要均匀铺盖。顶层铺盖茶坯,为了减少花香的消散。
制作好花茶,不仅投花量要多,花的质量也非常重要。
三、窨制次数:
窨制的次数根据茶坯和鲜花的质量而定,如果茉莉花质量差,香气不足,就需要多窨制几次。茶坯质量差,则需要先行解决,然后再窨制,例如茶坯含水量过高,这时窨制是,没有意义,需要烘干降低含水量后进行窨制。
水是香气的载体,而茶叶的吸湿性极强,这就使得芳香物质在水汽的包裹下被茶叶吸收,将茶叶表面的孔洞填充,当填充满时,茶叶本身的含水量很高了,这时便可窨制结束,烘干后进行提香,最后用上等的茉莉花窨制一次,随后便成茶。
除了这些,制作工艺中的各个环节温度与湿度要严格把控。一款好的花茶,就是好茶坯与好鲜花通过温度湿度无瑕疵的制作工艺制成的。
说了这么多,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真诚的希望大家关注我:“承艺茶叶官方账号”,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在我的主页中观看。
浏览器 搜“承艺*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持。
以公道的价格,让大家喝到承艺最佳的原产地好茶;以诚心的匠心,承艺精湛工艺,制作好茶;以客观公正的角度与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识。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客观公正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1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