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和牛奶,是我们早餐最常食用的食物。今年,各种健康媒体都在宣传鸡蛋和牛奶的好处,因此大家也就重视了这两种食物的摄入。它们不仅能提高较高的热能,且还能为身体补充多种营养元素。因此,膳食指南都会建议我们常吃鸡蛋、喝牛奶。
每天都坚持吃一个鸡蛋并且喝一杯牛奶,但是感觉身体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
首先来说是吃鸡蛋和喝牛奶会给我们身体带来什么好处。
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等物质,可以为人体补充丰富的蛋白质。鸡蛋里面的蛋白质和人体含有的蛋白质是高度相似的,能够使人体更快的吸收达到最佳效果,尤其是蒸的鸡蛋或煮的鸡蛋,营养价值都不会流失,吃了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另外,吃鸡蛋还会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也对骨骼发育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对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每天补充1到2个鸡蛋是至关重要的。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牛奶是人所共知的营养饮料,富含矿物质、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以及钙、磷、铁、锌、铜等多种营养元素,极易被人体吸收。
牛奶中富含多种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增强人体抵抗力,也有防癌作用。
再次,常喝牛奶对于皮肤也有很大好处,牛奶中含有高级的脂肪、各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含有较多维生素B族,它们能滋润肌肤,保护表皮、防裂、防皱使皮肤光滑柔软白嫩,使头发乌黑减少脱落,从而起到护肤美容作用。
牛奶中含有一种可抑制神经兴奋的成分。你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妨去喝一大杯牛奶安安神。 睡前喝一杯牛奶可促进睡眠。总之,牛奶的好处很多,男女老少皆适宜饮用。
生活中应该如何食用这两种食物?
鸡蛋和牛奶对人体的好处是潜移默化的,可能并不能很快显现出来。就像高血压对人体的损害,虽然没有症状,但身体的一些靶器官已经很受伤了。
另外,在吃鸡蛋、牛奶的基础上,是要保证整个饮食结构的合理,以及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和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充足。食物的营养,不能单靠某一个食物。所以,每天1个鸡蛋,1杯牛奶,是一个好的饮食习惯,要坚持,这也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推荐每天要吃的食物之一,一个鸡蛋,300ml牛奶。
在吃鸡蛋时1~2岁的孩子,每天只需食用1~1.5个鸡蛋,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很多人习惯用用开水冲鸡蛋加糖食用,其实这样是杀不死鸡蛋中的微生物,还容易引起腹泻和寄生虫病。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吃鸡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为好。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吃鸡蛋和牛奶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感谢小助手邀请。
每天坚持鸡蛋和牛奶的做法基本是千家万户的习惯,但这样做并不能代表一定能给身体什么改善,一定能让我们身体有多么强壮,如果是亚健康一定能带来什么收益。但反过来,如果长期都不吃鸡蛋牛奶,也疏于对蛋白质和其他丰富矿物质的补充,身体一定会更容易吃不消、降低抵抗力、生病或病后难愈。
为什么我们要吃鸡蛋和牛奶?
每天一杯250ml的牛奶(或300g奶制品)和一枚鸡蛋是膳食指南的推荐做法,鸡蛋虽然个头小,但它是营养小宝库,鸡蛋中富含丰富的优质蛋白、多种矿物质,能补充一定能量,还有许多活性物质,例如硒元素、卵磷脂等成分,对身体或身体发育都有着重要作用;牛奶被称为“白色血液”,它是优质蛋白的丰富来源,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也不缺,两者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不少有益成分,性价比高,比起很多食物来说它们热量适宜、补充营养效率快。
鸡蛋和牛奶中都富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它们的蛋白质结构和人体十分接近,吸收率能高达99%以上,它们是我们每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当然,其他食物也有富含蛋白质的,例如动物肉、鱼虾、大豆类食物,不过动物肉类中的优质蛋白吸收效率相对略低,而且它们并不能过多食用,大豆类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优质植物蛋白,氨基酸占比、蛋白质结构等和动物蛋白有异,虽然吸收效率也很高,但和牛奶互补补充蛋白质会更好。
鱼虾类的价格不菲,我们也不可能天天大鱼大肉吃个没完,而且那样营养不均衡,还容易摄入过多胆固醇和脂肪。当然,用以上提到的食物代替鸡蛋和牛奶也不是不行,但它们料理起来着实要比鸡蛋牛奶复杂多了吧?鸡蛋牛奶可为我们省了不少时间啊,特别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哪怕每天早餐简单吃鸡蛋牛奶也不会缺乏太多营养元素。
鸡蛋中含有特有的卵磷脂成分,它能够促进大脑发育,所以孩子吃鸡蛋还是很必要的,而且它还能抑制脂蛋白在血管壁的堆积,有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当然,也并不是说鸡蛋牛奶必须每天都吃,鸡蛋牛奶的优点在于富含丰富营养、性价比高、烹饪方便,比起很多食物来说供能供营养效率较高,我们也可以注意补充其他食物来达到补充优质蛋白、矿物质的目的,所以即使不吃鸡蛋牛奶也并不一定健康就会下降,当然,也并不是吃了鸡蛋牛奶我们就能健健康康,日常饮食的不节制同样可能导致三高,属于蔬菜的摄入同样可能会营养不均衡。过多蛋奶的摄入同样会摄入热量、脂肪、胆固醇过多对健康不利。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1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