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说明书提示,本品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等,大剂量可致抽搐。尽管如此,甲硝唑引起的中毒性脑病却鲜为人知。甲硝唑引起的脑病,是由于长期使用甲硝唑引起的不良影响,60%左右是小脑功能障碍,23%左右是精神状态的改变。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头痛、动作不协调、构音障碍,步态不稳,四肢感觉异常等,MRI常提示脑部出现多个病变信号。停止用药多数是可以好转的,但确切发病原因还尚不明确。
该如何预防“甲硝唑脑病”?
从大量数据来看,基本可以确定甲硝唑脑病与长期、高累积剂量使用甲硝唑治疗有密切的关系。甲硝唑引起脑病的平均时间是68天,平均日剂量为1480mg。停止服用甲硝唑后,大部分患者会好转或症状完全消失。因此,我们不建议长期大剂量的口服甲硝唑,特别是对于肝损害的患者存在较高风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其脑病的发生。
使用甲硝唑期间会遇到哪些问题及注意事项?
服用方法
由于口服甲硝唑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应尽量选择饭后服用。
不良反应
对伴有慢性胃炎、消化溃疡等患者更应谨慎使用。少数患者会感觉味觉改变,如口中有金属味、口干等,这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治疗效果,可继续使用。
相互作用
另外,甲硝唑还可抑制酒精代谢,用药期间饮酒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头痛等症状,建议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日内,避免接触含酒精的饮品和药品。
甲硝唑能透过血脑屏障,可引起神经方面的毒性反应。当发生运动不协调、共济失调、惊厥和脑病时,应立即停药,严重者应及时就医治疗。如果发生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也应停药。
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甲硝唑。因为甲硝唑与华法林等抗凝血药合用时,可增强华法林作用,可能会抗凝过度,致出血风险增加。因此不建议两药联用,如必须联用也需要调整剂量,监测出血情况。
看到这些,你也许会产生疑问,甲硝唑是不是就不能用了?其实不然,是药三分毒,不止是甲硝唑,任何药品都是一把双刃剑。
在适当的患者身上,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药品及剂型,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给予适当的剂量,经过适当的给药疗程,必定药到病除!最后特别提醒,具有过敏性体质、妊娠期3个月以内及哺乳期禁止使用甲硝唑。
以上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梅提供答案!
甲硝唑是一硝基咪唑衍生物,目前主要用其治疗肠道内外的阿米巴病,例如胸膜阿米巴病等。又因其具强大杀灭滴虫作用,所以还可用以对阴道滴虫病、皮肤利什曼病等治疗,但机理截至目前尚未明确。当然,甲硝唑目前还被广泛用以对厌氧菌感染病人(如口腔、腹腔及消化道、皮肤及软组织、骨关节等的厌氧菌感染病人)治疗,不仅因甲硝唑本身具杀灭厌氧微生物作用,其在体内的代谢物也具一定抗厌氧菌效果,对细菌生长、繁殖起到干扰而使细菌最终发生死亡。
尽管甲硝唑具备很多治疗作用,但也具有一些不良副作用。研究显示,约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的甲硝唑应用者会发生不良反应:(1)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消化道反应,比如呕吐恶心、腹泻或便秘、食欲差以及上腹部疼痛感等,但一般不会影响继续治疗,通常建议患者饭后口服;(2)可能发生红细胞和可逆性粒细胞的减少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3)此药还会导致皮肤发生潮红、瘙痒以及皮疹(如荨麻疹、玫瑰糠疹样皮疹等);(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既包括中枢神经症状(如眩晕、头痛、共济失调、精神错乱等),也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如感觉异常和肢端麻木感等,大剂量使用本药还会导致抽搐甚至晕厥)。(5)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例如膀胱炎、排尿难、多尿甚至尿失禁等。(6)可能对胎儿会造成一定影响,但目前尚无人体试验证实此不良反应,只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腹腔内给予本品会对胎仔造成一定毒性影响。
至于能否长期使用,还需根据不同病情以及使用后的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欢迎关注杏花岛,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