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又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了。
有了空调以后,一切就好很多,可是慢慢的,空调房的门口也就成了最令人纠结的一个坎儿。在空调之前,我们一度很依赖电风扇,整天对着脑门子吹。
直到今天,对着风扇唱歌的感觉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风把头发吹乱,把歌声都吹变形,把我们吹过那一个又一个燥热难耐的夏季。而要是再往前追溯,乘凉的工具可就很原始了。
别小看这小小的蒲扇,那可是一款品种不少,功能蛮多的抗暑工具;它有麦杆编成的,有棕叶心编制的,中间嵌一块花布,竹片柄的末端还掉几根红毛线头,俨然一件手工工艺品,十分美观;还有无缝的棕叶,两边拉开,做起边来,这是一种扇面稍大,风力强劲的蒲扇;还有用白色或浅兰色的绸布做的布扇,上面用手工绣上花卉图案,着实美观别致。
那是名副其实的工艺品,上面画有花,或有用漂亮的书法书写诗词、古文,拿着一把这样的扇子,往下“唰”一抖,扇子就打开了,轻轻一扇,别有一番韵味;还有些比较贫困的单身男子,编不来扇子,也买不起扇子,于是找来一张硬纸壳,或剪成圆形的,或裁成方块的,用竹片小心劈开往纸壳上一夹,就是一把简易扇,照样清风缕缕,凉气十足。
要说扇子的功能,首先,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扇风、可它还能打蚊子、扑蒼蝇
相信很多朋友的家里,曾经都有过这么一把扇子
这是以前老人们最钟爱的扇子,扇子很轻,扇起来不需要很费力,风很足,而且这扇子非常耐用,可着劲儿扇也能扇个两三年。它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折叠,携带不甚方便,而且就样子来说,也不大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居家用一下还不错。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用扇子的习惯越来越少了,现在一说到乘凉,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 空调,而扇子呢,则被视为一些人附庸风雅的手段。而女人用扇子的则更加少见了,尤其是自从有了迷你风扇之后,扇子基本上就无人问津了,毕竟还得用手扇,扇出来的风还没有流出去的汉多。于是扇子就这样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小小的蒲扇,千百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一路走来,曾经是抵御酷暑的“有功之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富裕了,空调、电扇家家都有,可蒲扇仍然可以聊补家用电器灵活性的欠缺。老年朋友更不要遗忘了蒲扇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呈现方式。但是有空调的日子里,蒲扇仍然是我们这代人永远珍惜的财富,这蒲扇调出来的温度是永远温馨的记忆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绵绵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待到明年再一年》这是小时候我们的葵朗扇上上面都要刻的这几句诗。小时候我们家里面每个人一人一把扇我们土话叫葵朗扇,就是这把扇上陪我们走过了多少个闷热的夏天的夜晚。那时候奶奶还健在。我们睡觉都是奶奶轻轻地摇啊摇啊摇到我们睡熟,她才去睡觉的。可是后来有了风扇后奶奶也老去了。我宁可不要风扇。。。。。怀念奶奶那把又大又有点破但是我觉得却是最大风最好的葵朗扇。以前夏天的夜晚饭后,男人们光着膀子,一把大扇一双拖鞋巴拉巴拉的,都聚在村中晒谷场,妇女们也拿一把也几个一起聊家常。小孩子们围在大人中间跑啊闹啊,久不久会听到啪的一声这是谁的小孩不听话被大人用大扇子拍屁股的。那时候那个扇子是万能的不但可以扇风凉快,还可以驱蚊子,更可以是打淘气小孩屁股的最得力武器。一把扇子传承了多少五代同堂的欢乐。如果谁家没有几把扇子都不叫中国式家庭了。就是因为这这种中国式的传统观念,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风扇有的甚至还装了空调,但是还是有很多家庭都配有一两把扇子的。那是祖先留下的一个传统。所以我觉得扇子永远都不会消失的。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