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是放射性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半衰期不会因为物质的物理形态和化学形态而发生改变,也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正是因为放射性物质有半衰期,随着放射的不断进行,放射强度也将按指数曲线下降,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同位素的半衰期。
图释:民兵3核导弹装配
半衰期有长有短,如核电站中的放射性元素,碘131的放射性半衰期约是8天,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铀235的半衰期是7亿年,铀238的半衰期长达44.68亿年。
对于半衰期比较短的物质,测量半衰期可以用直接测量法,利用计数管直接测量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这时读者就会好奇,这么长的半衰期,等到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时都要经过22亿年,没有任何人、任何一起可以等待那么久,对于长放射性周期的物质半衰期是怎么测量的的呢?
尤其对于这种长达几亿年的半衰期,其实只能通过公式来估计,某一时刻的放射性强度N(t)=N(o)*exp(-λt),N(o)为初始时刻的测量的放射性强度,这样就可以求出放射性常量λ,半衰期T=ln2/λ。
虽然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很长,但是由于粒子数量众多,还是可以测量到一段时间前后释放出的粒子束数量的差别,从而计算出半衰期。
铀铅测年法中,测量陨石中的铀铅比例、然后和地球岩石中的铀铅比例进行比较,从而获得陨石年份,就是基于放射性性质测量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铀238的半衰期为45亿年,而铀235的半衰期仅为7亿年,铀234约为2.5万年。虽然两种同位素在地球形成时都同样丰富,但今天天然铀中的铀238含量为99.3%,铀235含量仅为0.70%,铀234忽略不计。
铀原子衰变为其他原子或放射性元素,它们也是放射性的,通常被称为“衰变产物”。铀及其衰变产物主要发射α辐射,然而,也发射较低水平的β和γ辐射。铀的总活性水平取决于同位素组成和加工历史。天然铀样品(开采时)由99.3%的铀-238、0.7%的铀-235和可忽略不计的铀-234(按重量计)以及一些放射性衰变产物组成。
一般来说,铀-235和铀-234比铀-238构成更大的辐射风险,因为它们的半衰期短得多,衰变更快,因此“更具放射性”。因为所有的铀同位素主要是α辐射源,它们只有在被摄入或吸入时才是危险的。然而,由于一些放射性铀衰变产品是γ辐射源,大量铀储存或加工设施附近的工人也可能受到低水平的外部辐射。
每种放射性元素都有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子核。不稳定的原子核产生放射性衰变,并发出α、β或γ射线,最终衰变为稳定的原子核,而放射性的稳定原子核不会改变。半衰期被定义为一半不稳定原子核经历衰变过程所需的时间。
每种放射性元素都有不同的半衰期衰变时间。例如碳-10的半衰期只有19秒,所以在自然界不可能找到这种同位素。另一方面,铀-233的半衰期约为16万年。这显示了不同元素半衰期的变化。
半衰期的概念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指数衰减。例如,代谢物的生物半衰期。 半衰期更像是一种概率度量。这并不意味着半衰期结束后,一半的放射性元素会衰变。然而,当放射性元素中有足够的原子核时,这是一个非常精确的估计。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