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问话有两处错误,但是每个人读后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答案。当然我也不例外。看看我的。
哮喘,是由哮和喘二字组合在一起的名词。哮、喘本身都是表状态,也是表症状。什么是症状呢?就是:身体不正常的状。所以哮喘是症状,也是结果。既然是结果,就应该有原因。什么是引起哮喘的原因呢?这样问才是合理的。或者问:引起哮喘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哮喘病”这样的名词,在症状后不能随便加“病”字的,都是现在的中国人,受西医的影响,动不动就喜欢在症或癥(征)后加病字。仔细研究英文:disease(是ease+dis 所组成)是什么含义呢?是:舒适+不,即:不舒适。不舒适属于汉语的症的范畴,但是比症的内涵小。那和哪个汉字对应更合适呢?汉字当中只有症、疾、病,三个字可选。当初的翻译者们选择了“病”。病的初始含义是什么呢?“疾加也”,就是比“疾”重一些。英文:Heart disease,翻译成:心脏病,原意是心脏的不舒适,引起心脏的不舒适的原因的可能性有很多,不是单一的。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翻译成:冠心病,人们几乎都认为,冠心病就是一种病,原因一样,症状一样,治疗方法一样,治疗效果/结果一样,其实根本不一样。
英文,asthma,对应汉语的:哮喘,他们也没有随便在后面加disease,所以,不能说哮喘病。
既然不是哮喘病,就不能说:引起哮喘的“病因”。哮喘是症,就应该说,引起哮喘的:症因。见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引起哮喘的症因是什么呢?应该说肯定不是一个“因”,而是多个可能的因,这个因理解成“原因”呢?还是理解成“因素”呢?
什么是原因呢?是:最开始的条件和因素。所以理解成原因更合理。但是一旦理解成原因的话,就涉及到了是单因还是多因?多因的话是:主要原因,还是次要原因,还是辅助原因?不论是主要还是次要还是其它原因,是体内的原因,还是体外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是诱因?在诱因这个名词里的因就得理解成“因素”了,就不能理解成原因了。这也是我常常觉得语言、文字的笨拙性所在。
现在西医的主流思想,是因为支气管痉挛,解除支气管痉挛了,没有哮喘的症状了,就认为是好了。我 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后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至少说不完全正确。其实支气管痉挛也是结果,也不是引起哮喘的最开始的因素。那究竟什么是引起支气管痉挛,或哮喘的最开始的因素呢?
人们都习惯于这样考虑问题:这个人的哮喘是这个因素引起的话,那个人的哮喘也应该是同样的因素,甚至,所有人的哮喘都是同样的因素引起的。其实根本就不是。
仔细研究后才发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任何两样事物。病症也是如此。所以总结为:所有的症状都是“似是而非”的。详细内容可以去看我头条号里的文章:咳嗽之似是而非—-此咳嗽似彼咳嗽,此咳嗽非彼咳嗽也。所有的症状都应该这样考虑才行。所以没有千篇一律的治疗哮喘的万能的方法或药物。而且所有的治疗手段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不可能对所有的哮喘的病人都能:药到病除。
基于以上的理论,引起每一个人的哮喘的原因和其他人的原因可以有相似性,不具有完全相同性。要想根治的话,只有把原因去除了,才能彻底治愈。所有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药物,比如茶碱类,贝塔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类药,糖皮质激素类,等都是对症治疗的药,都不是除原因的药。
有人说:“过敏性哮喘,找到过敏原,不接触过敏原就不会发生哮喘”的说法也不正确,我认为,所谓的过敏原,只是诱因而已,不是原因。去除诱因,只是达到暂时不发作哮喘,只是把这个因素去除了,而不是把原因去除了,所以,在以后时机成熟时仍然会发作哮喘。所有的平喘药,都只是把显症变为了隐症而已,诱因(过敏原)是把隐症快速变为了显症。见下图
所以,引起哮喘的原因,和引起任何其它症状的原因是相通的,无非就是体内因和体外因。就具体的某个人而言是哪种原因,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比如:喘息性支气管炎,也是哮喘,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其实哮喘是支气管炎的一个伴发症状。所有的哮喘都是伴发症状。甲病人的支气管炎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乙的支气管炎是绿脓杆菌引起的,丙的可能是立克次体引起的,丁的可能是吸入化学毒物引起的,等等,尽管结果相同,但是原因截然不同,治疗方法当然就不能相同。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的古中医治疗哮喘的方剂用起来效果不好,或者无效的理由所在了。是因为后人们没有用对应该用的病人。肯定不是古人的经验错了。但是也有可能是古人记载时用的文字表达错了。
但愿大家能明白了。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
意见建议: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所以控制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基本治疗,对哮喘长期理想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常有过敏原,一般是由于吸入某种过敏原后引起呼吸困难,喘吸不适,治疗的主要方法是,积极寻找过敏原,尽量避开过敏原,急性期需积极的抗过敏治疗。目前哮喘规范性的治疗,是需要规范的吸入激素。吸入激素可以控制炎症,而且副作用比全身用药要小。可以配合服用顺尔宁以及抗过敏的药物。如果治疗效果不好,要检查一下,是不是感染没有控制,激素没有规范的应用,或者是还在频繁的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还建议去评估一下心肺功能,排除一下,有没有心脏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喘。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