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脑梗作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沉重的经济负担之一。脑梗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影响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因此认识这个疾病的特点以及掌握预防方法非常重要。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早期出现脑梗症状时已马上就医,做CT检查提示轻微脑梗,但治疗几天后复查CT显示已严重脑梗,于是怀疑是治疗不当耽误病情所致。其实不然,大多是和患者疾病进展及早期CT对脑梗诊断的局限性有关。
脑梗塞的病变发展与治疗时间窗
脑梗塞的整个过程可分为:超早期(1-6小时)、急性期(6-24小时)、坏死期(24-48小时)、软化期(3日-3周)和恢复期(3-4周),而病情最严重的时期多数在坏死期。从医学理论上说,使脑缺血区血管再通,恢复氧和葡萄糖供应,使脑代谢恢复正常,可使脑组织损伤得到恢复,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治疗不及时,脑组织损伤会继续加剧。所以,目前公认的在脑梗塞发病的6小时内为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错过这个时间窗,就可能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有研究显示,患者年龄老化对脑梗塞的进展和恢复均有明显不良影响。所以老人刚入院时CT显示轻微脑梗,五天后发展为严重脑梗,可能是因为在最佳治疗时间窗内没有及时进行有效干预措施,或高龄使治疗效果较差,病情继续进展导致的。
CT在诊断脑梗塞的局限性
CT和磁共振(MRI)是目前诊断脑梗塞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研究表明,对于超早期脑梗塞病灶的病变,常规CT检查只能扫描到轻微征象,其检出率约为34.0%,且有时不能确认微小病灶的存在,易出现假阴性。而磁共振主要应用于脑梗早期、脑干和微小病变的诊断,对于早期脑梗诊断的阳性率比CT更高。但由于CT价格较低,检测的适应症广,扫描速度快,操作简单等,所以仍作为脑梗塞常用的筛查方式。
总之,脑梗是一个复杂的脑血管病,病情不排除随时进展可能。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在CT显示小脑轻微脑梗的结果后,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再行磁共振检查,这并非是医生滥用检查,其目的为进一步明确小脑梗死的范围,微小梗死病灶的多少等,以便更好地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我是小影大夫。刚入院轻微梗塞,五天后严重梗塞,这在我工作中也很常见。这是脑梗塞这个疾病的进展在CT上显示的不同,刚开始还没缺血这么严重,但是五天后,脑组织已经大片缺血坏死了,在CT上才能很明显的显示出来。
CT对超早期脑梗塞不敏感
一般头晕头痛、肢体乏力来看急诊,医生会考虑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无非就是脑梗塞和脑出血,也就是血管堵了和血管爆了,而这两种治疗方案完全不一样。
做CT的目的是能快速的判断有没有脑出血。有没有脑出血,做CT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超早期的脑梗塞,CT反应不出来,就是会看不到,或者只看到一点点低的异常,也就是轻微的脑梗塞。上图为CT图像的大量脑出血
CT对超早期脑梗塞不敏感,也就是说血管刚堵住,脑组织刚有缺血反应的做CT是看不到的,随着缺血进展,做CT可能会看到轻微梗塞,但是如果继续缺血,脑组织长时间得不到血液的供应,就会缺血坏死,这时候做CT才能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也就是题主说的,五天后做CT,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脑梗塞。
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报告有问题,而是脑梗塞这个疾病的进展在CT上的表现。
对于超早期脑梗塞最敏感的是磁共振检查
刚刚说了怀疑脑血管疾病,做了CT没有出血或者没有异常,那很大可能就是脑梗塞了。那怎么知道是不是脑梗塞了,最敏感的检查就是磁共振,特别是DWI弥散加权成像能看到一片高信号,那诊断脑梗塞就没有问题了。医生要开始溶栓,把堵住血管的栓子融掉,时间就是生命,诊断脑梗塞,越早溶栓越好,在发病6h内溶栓成功率最高,预后也是越好,这也是为什么心梗和脑梗都要抢时间的原因。DWI上右侧小脑半球大面积脑梗塞(亮的)上图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怀疑有脑梗塞的人都有可能去做磁共振。因为磁共振的时间长,需要10-15分钟,不像CT两分钟就可以搞定。并且做磁共振有很多禁忌症,不是人人都能做,无法镇静,无法配合检查的人做不了。这也是为什么CT比磁共振更加普及的原因。
我是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我。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