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六岁男孩问卫生巾是做什么的

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六岁男孩问卫生巾是做什么的图1
,让我想起一件特别尴尬的事情。

我的儿子大概5、6岁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学校临时放假,没人照顾他,我便把他带到了公司。

“你在沙发上乖乖地坐着啊,妈妈去一下卫生间!”我从包里拿了一片卫生巾就走出了办公室。

没想到儿子却看在了眼里,悄悄地跟了出来。

“我妈妈在卫生间尿血呢!我妈妈在卫生间尿血呢……”儿子在楼道里大声喊着,话语中带着滑稽的笑声。

他这样说一定觉得有趣极了,他为自己搞的这个恶作剧而沾沾自喜。

我听到后觉得尴尬极了,脸红脖子粗的,整个楼层全公司的人都听到了。

“宝贝,快、快、快,别喊了!”我拉着他跑回了办公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儿子还在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宝贝,你这样说,妈妈真的很尴尬。”

我觉得有必要对儿子进行一个简单的教育,便把办公室的门关上。
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六岁男孩问卫生巾是做什么的图2

遇到这种情况,宝妈们要做到如下3点:

01 不要因为尴尬而冲孩子发脾气,也不要在公共场合教训孩子。孩子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他并不认为这是个隐私的问题,他只是想和妈妈开一个有趣的玩笑。如果妈妈没能控制住情绪对孩子发脾气,只会让孩子觉得委屈,伤了孩子的心。

02 孩子恶作剧不能完全怪孩子,妈妈也有责任,妈妈日常的教育应该是不到位的。

鉴于这种情形,孩子在家中很可能已经多次看到妈妈使用卫生巾了,但是妈妈没有及时地对孩子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可能存在逃避、敷衍的现象。

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六岁男孩问卫生巾是做什么的图3
03 当孩子问的时候妈妈应该怎么答?如何巧妙地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听?

问:妈妈,你为什么会流血。

答:每个女孩子长到10多岁的时候,都会来月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问: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

答:卫生巾的作用就和小宝宝用纸尿裤的作用类似,妈妈月经期间就会用到,这样就能保持卫生,不会把衣服、床单弄脏。

问:我们班的女生也会这样吗?

答:是的,但是这个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你长大后,碰巧遇到女同学带着卫生巾的情况,一定不要当面和同学讲,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问:妈妈,会不会很疼呢?

答:不要担心,不疼,这是每个女人每个月都会经历的新陈代谢。来月经只能证明妈妈的身体健康,这些血是妈妈身体里不需要的东西,所以要及时地排出来。

问:妈妈的身体会不舒服吗?

答:不会特别不舒服,但是这几天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身体比平时要虚弱一些,不能吃生冷食物,也不能做剧烈运动,不能太劳累。
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六岁男孩问卫生巾是做什么的图4

总之,遇到类似的情况,宝妈们一定不能训斥、误导孩子,也不能逃避、敷衍孩子,理性而科学的教育引导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码字,喜欢运动、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智慧宝妈”。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6岁的孩子问妈妈,卫生巾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妈妈该怎么回答?

我先来说一个我认为最不正确的回应:

“问那么多干什么!该你知道的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了!”

这种回答之所以很不明智,第一是因为它打击了6岁孩子的好奇心,第二,它只是用强势把问题压下去了,孩子的疑问依然在。而且孩子还很不满意:什么时候是我该知道的?

如果孩子胆小,迫于你的强势,不问了。但这疑问在心里呢,搞不好他大一点去问别人,或者自己偷偷用你不喜欢的方式探索,你说你怎么办?

如果孩子有点儿个性,直接把提出来,到底什么时候该我知道?你又该怎么回答?

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六岁男孩问卫生巾是做什么的图5

再来一个我认为是好心办坏事的回答。

不仅告诉孩子这是卫生经,还跟孩子提到“月经”“出血”等概念。

妈妈可能是好心,想借机给孩子科普,但却忘记了孩子才6岁!如果是男孩,还不能理解;就算是女孩,离她自己来月经还有好几年呀。

过分超前的普及,会给孩子认知带来负担。孩子不能很好的消化不说,提前唤醒了孩子的某些认知,孩子是探索还是不探索?探索的话,不到岁数,而且父母未必能把相关的知识讲好讲清楚讲合适;不探索的话,好奇心已经被激起来了……

不顾孩子的认知阶段,超前教育,就是父母在给自己挖坑、埋雷。

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六岁男孩问卫生巾是做什么的图6

我的建议是:对6岁孩子提出的,妈妈回答原则是

有问必答,大大方方;点到为止,不多解释。

比如,我会这么回答:“这叫卫生巾,是妈妈需要使用的一种卫生用品。就像你上厕所需要卫生纸一样,都是给妈妈提供帮助的。”

如果孩子还有其他问题,再按照上面的原则来答复就行。如果孩子没有疑问了,那对话就结束。

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六岁男孩问卫生巾是做什么的图7

当然,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同,妈妈跟孩子的相处模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也有差异,您可以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处理。但切记,不能躲躲藏藏不好意思,也不要超前教育、提前唤醒。

欢迎关注我,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对姐弟的母亲。

养育儿女的难和苦我懂,教育孩子的着急和心累我更懂。用亲身经历加实用心理学知识,与你分享,让你的焦虑少一点,成就感大一点儿。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3806.html

(0)
上一篇 2022-05-07 12:14
下一篇 2022-05-07 12: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