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更厉害的是心理的恐惧对吗

比病毒更厉害的是心理的恐惧

广州执行20条的第三天,天天盼望的图书馆开了,赶紧预约了位置。

广州前两天放松了,有人欢喜,有人打击,总之,人类社会,无论什么事情,总会有不同的声音。

现在,全国都在看着广州。年初,上海提出“共存”,引起很大的争议。前不久,石家庄放松一天,第二天又回去了,因为民众不放心。

如今,广州放松第三天了,尽管不同的声音还是在网络上彼此起伏,但我们的周围没有听到不和谐的声音。

今天是星期六,我常走的这条路线,人不多,平常周六也没有多少人。

比病毒更厉害的是心理的恐惧

周六的三号线

民众如果害怕,可以选择在家呆着,不害怕的人则出去工作。如此各自安好。

比病毒更厉害的是心理的恐惧

早上的花城广场

我是不支持继续封,静默了三年,情况变了,环境变了,就得改变策略,当时的封只是权宜之计,而不可能是长久之策。

首先,历史上没有一个病毒是人类斗败的。

19世纪肺结核成为人类的杀手,等人类刚研究出制服这个病毒的青霉素,20世纪艾滋病毒成了人类的杀手;还没有攻克,癌症又成了人类的杀手,还没有攻克,又来了一个新冠病毒,谁也没办法预料,新冠还没有攻克,明天会不会又来一个新病毒?

病毒是永远存在的,不是这个,就是那个。历史证明,每当有新的致死性病毒出现,人类都会付出大量的伤亡代价,在获得一定免疫之后达成一种平衡,因此两者一直是共同演化的。

其次,情况变了,环境变了,不能固守一个策略不变。

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和病毒斗争,研发疫苗,鼓励全民接种。

全世界只有我们在积极抗疫,其他国家早就躺着了,我们也不能闭关锁国。因此,只要有外来输入,病毒就不会离开,我们根本不可能做到清零。

再次,放开不等于躺平,摆烂。

广州提出跟进中央20条,放宽了防疫策略。这时,网络上又是一阵波澜,认为广州准备躺平、摆烂了。

民间有俗语,“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又说“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我们该努力的还是要努力,该预防的还是要预防,准备工作做足了,剩下的就交给上天。

无论是怎么样的决策,都会有成本的。

三年来国民的情绪,最可怕的不是病毒的本身,而是对病毒的过分恐惧。

病毒的后遗症会很严重,甚至还会造成生理功能的衰退,不能生孩子之类的流言在圈中流行。

病毒到底会有哪些后遗症,谁也说不准,没有人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中药用了几千年了,也告诉你“是药三分毒”,谁能打包票呢?

也有些人拿印度来比较,尽管TA们没有去过印度。

有一个公众号作者是上海人随水,关注了他很久,喜欢他的大喜马拉雅文化研究,他的太太是印度人,2019年底因疫情困在了印度。因此,他成了我们了解印度疫情的一线记者。

第一波疫情中国是重灾区,印度影响不大,人们该干嘛还干嘛。

第二波徳尓塔变种的疫情,倒是来势汹汹,一来印度人大意,小瞧了病毒,认为第一波没有影响到什么,就放心大胆地不加防护,二是印度的贫民窟人口密集,面对潮水一样突然汹涌扑来的疫情,一下子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实在狼狈,确实死了一波人。

当时,在印度的中国人还向国内求助,要寄中药和呼吸机,我还在朋友圈帮忙转发了他们的求助。

印度这次疫情,就像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面对手无寸铁的而又毫无准备的老百姓,一阵疯狂撕杀后,迅速地退走了。

敌人来得迅速,退得也快,然后又恢复平静。

印度疫情到底怎么样?简单概括一下。从2020年开始,就有做血清抗体检测,看有多少人体内有了抗体(如下两图),由此推算全印度有多少人感染过病毒。

比病毒更厉害的是心理的恐惧

从表中可知,中央邦(Madhya pradesh)最高,达79%,占第三的是最穷的比哈尓邦(Bihar)75.9%,最低的是喀拉拉邦(Kerala)占44.4%。

根据随水的介绍,喀拉拉邦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医疗资源水平是最高的,当地政府对防疫也极为重视,感染率一直得到控制,因此抗体阳性率比较低。

比病毒更厉害的是心理的恐惧

从图二中可知,印度全国有抗体的占比67.6%,由此推算出全国达9亿人感染了病毒,平均33人中就有1人确诊。这么高的感染率,应该发生医疗挤兑之类的事吧?实际上,除了第二波疫情,印度面对疫情表现很平静。

比病毒更厉害的是心理的恐惧

2021年8月印度喀拉拉邦新增确诊曲线

比病毒更厉害的是心理的恐惧

2021年8月印度全国新增确诊曲线

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是,印度其他地方趋于平静时,疫情“一支独秀”的恰好是他们保护得最好的喀拉拉邦(Kerala)。它和马哈提施特拉邦(Maharashtra),卡纳塔吉邦(Karnataka)和泰米尓纳徳邦(Tamil Nadu)排名最前,占全国一半确诊。这四个邦恰好是全印度经济最好的邦。

由此分析,前期保护得越好,面对毒性更强的病毒,感染机会更高。不过,轻症和至死率比较低。前期没保护好的,牺牲了一部分人,留下来的则得到了抗体,有了免疫力。同时,疫苗接种越高,表现出轻症越多,至死率越低的情况。

我们人口和印度差不多,我们的医疗设施虽然比不上美国,但能比得上印度吧?而且还有一个优势,我们有中药啊!2003年中药在非典的作用,2020年在武汉疫情的时的作用,不都发挥出了功效吗?!

我们一直都被保护得好好的,还加强了疫苗的接种,抵抗病毒的能力已经大大的加强。

我们不必惧怕病毒,但我们也不能藐视病毒,防范到位,心中无惧。

有人说一个都不能死,那才叫好。我直接回答他,就算是太上老君开药,也不能保证一个都不会死。

又有声音在说,致死率哪怕是5%,你就是那其中的5%呢?

哪个病毒不死人?哪个生物不会死?就算是石头,也最终会风化成土的。我们都是100%会死的,任何人都是这100%的其中之一,能按自己的意愿,不死么?秦始皇怕死,去寻求长生不死药,最后证明他失败了。

我们太多人害怕死亡,可是没有任何生物是不死的。预防不死的方法真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生出来。

有人说放开了,感染的人轻松过亿,感染了要不要休息?要。那么就会没人上班,然后经济崩溃。西方经济崩溃,就是这个原因。

我认为世界经济的崩溃的锅不能让新冠来背,新冠只不过是经济崩溃的一个缘,而不是因。理由就不在此展开讨论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下子全放开,对于新兴病毒,还是不怎么了解它,需要一步一步来。这么些天,广州的表现还是不错,既没有一古脑地扎堆聚集,也没有畏惧地不敢出门。

图书馆也很谨慎,开放的名额比平常少很多,所以,也不像平时那样拥挤,人来人往,大家安安静静地看书,写东西,用电脑上网。

面对危机,没有任何事情是没有代价的。因此,多一点理性,少一丝恐惧情绪。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30340.html

(0)
上一篇 2023-01-14 09:15
下一篇 2023-01-14 09: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