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一生三次负过重伤,其中一次是被敌机枪子弹打中手臂动脉,血溅一地,当场昏迷。他身边的警卫员经验丰富、处事果断,迅速扯下自己的绑腿,将粟裕的胳膊死死绑紧,这才没让他失血过多,从而赢得了抢救的时间。一条普普通通的绑腿,救了粟裕的一条命。
1935年9月,红军先遣部队红4团奉命攻占天险腊子口,几次正面强攻都未能得手,于是采取奇袭战术,组织突击队从腊子口右侧的峭壁上爬上去,从敌碉堡背后进行突袭。红军没有足够长的绳索,突击队就把绑腿连接起来,凭借这一临时制造的绳索,奋力爬到山顶,很快取得了战斗胜利。
油画:红军夺下腊子口
对于近代以来林林总总的中国军队来说,军装不同、武器不同,但绑腿却是共有的。从红军时代一直到对越作战,我军官兵的军装样式发生了多次改变,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一副简单实用的绑腿,至今也没有完全消失。
绑腿并非中国军队的专有,欧洲国家的军队早在拿破仑时代就在使用。之所以要在士兵的小腿部位捆上绑腿,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士兵在长时间行军后血液下积而引起涨疼。也就是说,在体力消耗相同的情况下,打了绑腿的士兵要比不打绑腿的士兵走得更轻松。这样一来,越是机械化程度低的军队,就越需要绑腿。
就拿二战期间的日军来说,机械化程度比起欧美列强差得远,装备驮运多靠骡马,士兵行军多为徒步,因此绑腿须臾不可离身。当时日本的工业化远胜中国,连他们的军队离不开绑腿,中国军队当然也如此。
侵华日军中的普通士兵,他们大多打着绑腿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年修铁路大约200公里左右,像样的公路也没几条,抗战前全国的卡车加一起也不到1万辆,交通情况非常糟糕。在这种运输条件下,士兵想坐着卡车行军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中国士兵除了徒步行军外,基本没有其他的选择。
“四渡赤水”是红军战史中最为精彩的一幕,在此期间红军的行军路线飘忽不定,经常进行高强度的急行军,日行百里司空见惯。红军能有如此超人般的行军能力,除了意志顽强之外,也是靠了这个不起眼的绑腿,帮助红军官兵完成了一次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急行军,创造出一个个战场奇迹。
在云、贵、川、黔、康数省的大山深谷追击红军的蒋军,他们同样也没有任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机动作战照样要靠两条腿,同样人人都打绑腿。蒋军中嫡系和杂牌的待遇完全不同,这一点甚至在绑腿中都能体现出来。嫡系部队的绑腿多为结实的帆布,而杂牌军则只能用普通的棉布。
抗战时期的杂牌军在训练中,他们头戴英式钢盔,打着中国式的绑腿
绑腿打得好不好,是判断一个士兵是新兵还是老兵的重要标志之一。绑腿必须打得不紧不松,太紧就会影响血液流通,太松则起不到作用。但打绑腿也是有技巧的,依照老兵的经验,打绑腿时最好站着打,这样才能保证松紧适中。绑腿如果打得好,不仅走路轻松,而且能防止泥土、石子之类的杂物进入鞋子,能最大程度保护好士兵的“铁脚板”。
八路军的一个机枪小组,战士们穿草鞋,打绑腿
中国军人往往善于挖掘各类装备的潜能,能让一些简陋的装备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一点和西方军人迥然不同。例如大刀柄上绑一块红布,绝非仅仅为了好看,其作用一是在拼杀时缠在手上以避免脱手,二是战斗负伤后可以扯下来包扎。绑腿的作用,也与此类似。
前文说过,粟裕在手臂中弹后,警卫员使用绑腿来紧急止血,这一做法在当年是常用的手段。红军中的卫生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药品奇缺,因此伤员们更多的时候要靠自救,绑腿往往在紧急时刻被当作绷带。蒋军的伤员救治状况,也比红军好不到哪里去,这种自救手段他们也经常采用。另外,当担架数量不足时,有经验的军官还会让士兵用绑腿和树枝制作简易担架,将命悬一线的伤员抬下火线。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身为红军高级将领,同样打着绑腿
把绑腿连接起来当作绳索,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除了前文所述红军在腊子口用这种手段解决了攀爬问题外,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还曾拿绑腿当绳索拉响集束手榴弹,从而给走进埋伏圈的鬼子以严重杀伤。
除此之外,当俘虏到敌方的士兵后,如果找不到绳索,可以用绑腿将其捆绑。遇到被褥等需要捆绑携带的物品,绑腿也是最实用的工具。
如此看来,绑腿简直就是中国军人身上的万能法宝,其重要性不亚于一条步枪。当初中国远征军退守印度之后,美军为他们提供了全套美式装备,从头到脚全是洋货,但中国士兵们还是希望后勤部门给他们发一副绑腿。士兵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反映,在缅甸这种热带丛林地区作战,恶劣的自然环境甚至比日军的枪炮还要可怕,因而绑腿是万万省不得的。
中国驻印军士兵,人人打着绑腿
作为绑腿最忠实的“用户”,我军从诞生那天起就和绑腿密不可分。一般认为,红军军装样式的确定是1929年红四军打下长汀后,给每人做了一套“穿上后神气得很”的新军装,军帽为苏式八角帽,军服为灰色中山装,另外每个士兵发草鞋一双、绑腿一副。其后红军的军服样式还略有更新,而且二、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的军服也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有绑腿。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均为徒步作战,绑腿自然还要作为传家宝保留下来,甚至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步兵战士仍然打着绑腿。
绑腿是步兵标配
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两山作战”中,我军步兵很多时候要徒步行军作战,绑腿不可缺少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时代的反映。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军逐步进入到摩托化、机械化时代,军用卡车、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甚至直升机都大量装备,传统步兵已经进化为新式机械化步兵,靠步行机动上千公里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绑腿的历史使命也基本终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我军在热带山岳丛林训练中,依然会组织官兵训练打绑腿,可见在特殊的战场环境下,绑腿依然有其用武之地。
在热带山岳丛林训练中,绑腿依然有其用武之地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2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