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波无痕
长了智齿,牙疼难忍,咋办?
你会说,当然去医院拔掉咯,打上一针麻药,拔完就不疼了。
在今天看来,这一切听起来很轻松。但,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十八世纪中期以前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英国小平民呢?(友情提示一下:那会的外科手术可没有麻醉药……)
没有麻醉药……那不是意味着……顿觉牙龈一紧……
那个年代,不止拔牙,所有的外科手术,包括截肢、割瘤、剖腹产等等……可都是没有麻醉剂的……做个手术旁边还得有人按着……
(图源:gameofhumanity.com)
What?
脑袋里只剩一个字,疼……
所以那个年代,对于病人来说,做手术就跟受酷刑一样。考虑到这一点,外科医生都尽力提高速度,手起刀落,咔擦就把手术给做了,什么三分钟锯断大腿都不是难事……
李斯顿飞刀
其中,人称“李斯顿飞刀”的英国医生罗伯特·李斯顿就是以手术奇快著称。
(图源:fringeplayer.net)
但快是快,说句题外话,被他误伤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包括给病人截肢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神速断腿的同时还切下了患者的睾丸,以及失手切断助手手指致使他因感染而死等……
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人谈手术色变,所以无痛手术的呼声非常高……
最早临床上使用过氧化亚氮(N2O),也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笑气,作为麻醉剂。但真正终结外科手术痛苦的是——乙醚。
乙醚(ether)是一种无色易挥发、且带刺激性气味液体,属于吸入性麻醉剂。
(图源:hhnmag.com)
第一位向公众证实乙醚麻醉神奇效果的是美国的牙医摩尔顿,1846年10月16号,他成功用乙醚麻醉了一位需要切除下颌瘤的病人,使无痛手术成为可能。
(图源:wikipedia & broughttolife)
外科手术史上的里程碑
等等,这是在美国呀!开头不是说,假如是个英国小平民吗?
别急!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乙醚作为麻醉剂的发现传到了同时代的英国后,前面提到的“飞刀”李斯顿也跃跃欲试。同年12月21号,李斯顿尝试当众在手术室试用乙醚,他手里拿着一罐乙醚,一个改良的吸入器,类似于下面这种的……
(图源:commons.wikimedia)
可观众们都没见过这阵势,一开始,无人敢上前尝试。
一旁的同事看不下去了,就把手术室的杂工揪过来了。但这个可怜的家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实验对象——他不仅胖,还酗酒,吸了一点乙醚就跳下了手术台,跑出了房间。一边跑还一边咒骂……
首次尝试失败,场面陷入僵局。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一位慢性骨髓炎恶化的患者被送了进来,需要截肢。李斯顿再次尝试乙醚麻醉,这一次,他成功了。
患者失去知觉后,李斯顿让底下的观众帮他计时,然后发挥他的一贯传统,在短短28秒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截肢手术。
(图源:unbelievable-facts.com)
几分钟后,患者醒来了,一脸懵逼地问“手术啥时候开始呀?”
然而当他看到自己空荡荡的大腿根时,惊呆了……
底下的观众看到这一幕,也止不住乐了。
李斯顿自己感叹道:“先生们,美国佬的法子比催眠还管用呐……”
之后,乙醚麻醉一下子在英国声名大噪,手术室里涌进一堆前来观摩其神奇效果的人。新闻铺天盖地地报道,称其终止了外科手术令人痛不欲生的时代。
看来,每一项重大的突破从发现到被接受还是挺不容易的呐……
乙醚麻醉,在外科手术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事件。但,这仅仅消除了外科手术两大关键障碍中的一个。
咦,那另一个是啥?
另一个,是术后感染。
在那个对病原微生物还没有概念的年代,另一位名人,李斯特的出现,将再一次书写外科手术新篇章……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1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