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和仓库。为维持生命所起的作用之多是别的脏器所不能比的。我们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都必须依靠肝脏的加工,才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肝脏是人体最大的生化加工厂,功能强大参与人体的消化、解毒、凝血、吞噬和免疫、代谢、转化等过程。
那么肝功能化验单主要看哪些项目?为什么呢?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包括肝脏酶学检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测定等。
常见的肝脏酶学检查项目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 γ-GT)、碱性磷酸酶( ALP)、胆碱酯酶等(CHE)等。
ALT与AST(就是大家常说的转氨酶)是肝细胞损害的标志性指证。两者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轻、中度损伤以ALT升高为主,重度损伤也AST升高明显。因AST半衰较ALT短,因此常常是ALT高于AST。
γ-GT与ALT这两种酶升高提示胆汁排泄受阻。胆汁淤积,提示肝脏功能受损伴有毛细血管损害。
胆碱酯酶反应肝脏的合成能力,肝实质损害致肝功能不全时碱酯酶降低。
血清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血红蛋白转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胆红素升高提示肝脏细胞受损后肝脏排泄功能低下。血清总胆红素的升高会出现黄疸,常见于急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和酒精性肝炎等。
肝脏合成人体90%以上的蛋白质及全部清蛋白,部分球蛋白也由肝脏合成。因此测定血清清蛋白能够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肝细胞严重受损时合成功能下降,清蛋白低下,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清蛋白进行性下降,提示患者预后较差。长期慢性炎症反应使球蛋白升高。因此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下降,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常见结果。
大家有什么想法和看法,请在下方留言,动动您的手指为我点个赞,或者关注吧,谢谢!
肝功能化验单是包括血液生化检验(肝功检查)和病毒标记检测(乙肝五项)这两个方面的化验单。肝功检查常用的项目主要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这三项主要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功能。
主要指标及其正常值如下
1.谷丙转氨酶(ALT):0~40μ/L,
2.谷草转氨酶(AST):0~40μ/L,
3.碱性磷酸酶(ALP):30-90u/L,
4.谷氨酰转肽酶(GGT):小于40单位,
5.总蛋白(TP):60-80g/L;白蛋白(A):40-55g/L;球蛋白(G):20-30g/L;白蛋白(A)/球蛋白(G):1.5-2.5:1,
6.总胆红素:1.71-17.1μmol/L(1-10mg/L);间接胆红素1.7-13.7μmol/L;直接胆红素:1.71-7μmol/L(1-4mg/L),
7.甲胎蛋白(AFP):0-40mg/L。
一.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二.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三.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四.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运动、熬夜、酗酒等对肝功能都是有影响的,会引起肝功能异常。因此为了避免肝功能化验出现误诊的现象,建议患者做肝功能化验前一定不要酗酒、熬夜以及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1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