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黏膜怎么修复?
有一种情况很题主的症状很像,叫“空鼻综合征”。准确来说,“空鼻综合征”并不是一个规范的专业术语,在学术界也没有共识。但是有那么一群人,正在遭受着“空鼻综合征”折磨。
最初他们是因为鼻子不通气而去医院看鼻炎,经医生诊断后做了微创手术切除了部位鼻甲,但术后出现鼻咽干燥、肺部难受、鼻子堵塞、精神不济、失眠等症状,因为再去医院进行各种复查,诊断均显示正常,只不过难受的症状始终挥之不去。
“一进入空调车,每吸一口气,感觉冷空气直接进入到肺里”
“鼻子不痛,人难受、头疼,整晚睡不着觉……”
“晚上睡觉就像“烙大饼”,左边鼻子堵了翻右边,右边堵了再翻左边,而且经常被堵醒或者嗓子干半夜起来喝水,一个晚上而已翻100多次身”
呼吸是每时每刻都到进行的,而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痛苦
鼻黏膜有对空气加温、加湿以及过滤的作用,在手术切除部分鼻甲黏膜后,功能遭到破坏,吸入鼻腔的干冷空气就像一把利刃直插入肺,并刺激这鼻腔分布的神经末梢,造成反射性头痛;缺乏有效清洁过滤的空气携带者细菌,还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
切除肿胀的黏膜后鼻腔变得宽大了,应该是通气顺畅才对,为什么还会出现鼻塞?
那是因为鼻黏膜丰富的末梢神经能够感知气流,一旦被破坏就会感觉不到空气流动而产生鼻塞感,还伴有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
除了上面说的鼻甲切除术,还有其他有可能造成“空鼻综合征”的风险。包括黏膜外黏膜消融术(比如表面烧灼、激光治疗)、黏膜下消融术(如黏膜内烧灼、射频消融、激光治疗)等破坏黏膜的疗法都有造成“空鼻综合征”的风险。
还有特别需要警惕的一类是中药塞鼻膏或塞鼻粉末,经常能看到一些民间打着“治疗鼻炎”旗号的机构里,人们坐在小椅子上, 用棉签蘸取中药膏,中间对着塞进两鼻孔里,面前摆个小垃圾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在中医学疗法中确实存在“取嚏”的治疗方法,即人为地诱发打喷嚏,以排出寒气、令鼻腔畅通的方法。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鼻腔黏膜下方微血管密布,通过黏膜吸收可直接进入血液绕过肠胃屏障,因此通过鼻腔给药的方式必须非常谨慎。
坊间的中药塞鼻膏、塞鼻粉通常采用苍耳子、细辛、白芷、鹅不食草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草药粗加工自制而成,确切成分未知,风险不可控。
更要命的是这些塞鼻的药膏粉末通常呈现pH8以上的碱性,具有强腐蚀性,根本不适合pH6~6.5的鼻腔黏膜,渗透压也与血液不等渗,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使用过程中非常难受,会不停地流鼻涕眼泪,长久下来,黏膜上皮细胞被破坏,就会出现“空鼻综合征”类似的症状。
另外,也常见有人会使用植物精油擦鼻、滴鼻喜爱熏香疗法的朋友会知道,精油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通常呈pH3~5的酸性,即使擦在覆盖角质层的皮肤上也需要搭配基底油稀释。如果直接接触在鼻黏膜上, 也会产生与中药塞鼻类似的灼烧破坏效果。
二、我们的鼻腔结构
呼吸道的第一站是鼻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鼻毛“黑森林”。鼻毛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大一些的沙粒或者小虫子能起到很好的阻拦效果;另外鼻毛也避免了干冷空气直闯入肺,也有保护作用,所以如果鼻毛太长了影响到美观,修短可以,但可千万别连根拔起。
我们的鼻腔内面,衬着一层完整的黏膜,黏膜下方是交错密布的毛细血管网,黏膜里面则是成千上万具有分泌功能的杯状细胞和分泌腺体。
在这里,黏液(也可以说是鼻涕)被一点一点地分泌出来,每天的分泌量大约有500~1000毫升,差不多2~3听可乐的容量。
其实大部分鼻腔的分泌物并不是从鼻孔排出的,而是“逆流成河”朝着鼻孔深处,跨过咽喉,最终通过食管进入了胃,那鼻涕是怎么流到肚子里去的呢?
那是因为在鼻黏膜上除了有鼻毛,还长满了细细的“纤毛”,它们一刻不停地在推着黏液往鼻腔深处移动。借助纤毛的运动,鼻涕黏液会形成一条“黏液毯”,不知不觉的经过咽喉再被我们吃进胃里,这个过程就是黏液纤毛清除运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鼻涕倒流”,也是呼吸道非常重要的自我保护清洁机制。
三、影响鼻黏膜的因素
1、鼻涕黏液毯罢工、转轴皮带损坏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反应产生的非特异性炎性物质会破坏纤毛上皮细胞,使得纤毛摆动频率变慢,形态结构也出现异常: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纤毛间会相互黏集,有些黏集成束,有些黏集成团,所指方向也变得凌乱,尽管纤毛仍然能节律性运动,但已经无法在排除鼻腔异物的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就好比传送带的转轴虽然还在转,但不仅转速减慢了,每个转轴转的方向也不统一,有的向前有的向后,这样运输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各种分泌物和致病物运不出去就积存在呼吸道里面,只是感染和炎症反复出现,分泌物变得更多,这又进一步加重纤毛结构与功能的异常,形成了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纤毛结构异常所致的黏液纤毛对分泌物及致病因素的清除率下降,正是导致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中药原因。此外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黏膜上皮表面受损,还会是的神经末梢感受器敏感容易被激惹,这也是为什么支气管哮喘、变应性咳嗽在轻微刺激下就会突然爆发的原因之一。
2、外源性的药物和手术伤害:前面也提到了,与鼻腔黏膜不同pH值、不同等渗的药膏或粉末以及手术操作会损伤鼻腔黏膜,所以在手术前要仔细思量。
3、通鼻喷剂的滥用:通鼻喷剂从作用原理分类上属于减充血剂,也可称为血管收缩剂,药物性鼻炎就是长期过度使用这一类药物制剂所引发的。
鼻塞产生的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大量血浆渗入黏膜组织,造成水肿堵塞了气道。通过使用减充血剂,就像从源头上把供水的水管给关紧了,没有持续的体液供应,组织水肿就会消退,黏膜肿胀的问题缓解,气道重新恢复畅通。
然而在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后,血管的“阀门”会对药物变得愈发不敏感,更糟糕的是,血管还会出现反跳性充血,因为经常使用减充血剂,血液流量减少了,不仅让黏膜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并且代谢废物也会堆积潴留,血管不得不代偿性扩张以平衡药物收缩血管的作用,最后的结果就是“通鼻喷剂”越用越多,效果越来越差,不用就不通的药物依赖,最终罹患“药物性鼻炎”
有药物性鼻炎的患者,鼻黏膜的结构会发生严重的损伤:纤毛细胞丢失、血管上皮间隙和基底膜破裂、血管上皮超微结构改变、细胞线粒体被破坏等,这都导致了黏液纤毛清除系统被破坏,使炎症和感染更容易发生。
四、如何缓解和修复鼻黏膜
所以呼吸道黏膜受损,纤毛功能结构异常怎么办?
使用中药制剂做雾化,抗感染,减少炎性分泌物的释放,溶解黏液、清除堆积在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并刺激纤毛摆动加快运动“垃圾”的传输能力,用芬芳气味的植物的气味纾解压力调节情绪;此外也可以配合半导体鼻激光与盐水洗鼻,促进鼻部血管循环清除鼻腔分泌物。
五、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注意鼻部保暖,避免寒气冷风直吹鼻部
2、不滥用通鼻喷剂
3、避免医源性鼻黏膜损伤(手术或粗制中药膏等)
4、有鼻炎问题及时解决
黏膜层和黏膜固有层的关系?
这个一般是指的胃黏膜,可以分为三层。包括上皮层,固有层,黏膜肌层。其中的上皮层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上皮层下面就是固有层,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层,但里面含有很多腺体,是胃部发挥消化作用的主要结构。
其中的主细胞可以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则可以分泌胃酸,颈粘液细胞,则可以分泌粘液。粘液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胃黏膜受损?
一 、胃黏膜损伤的表现
1、胃粘膜呈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呈萎缩性改变是胃粘膜炎性病变,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粘膜增粗: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 的临床表现之一,常由抽烟、酗酒、喝浓茶、动脉硬化、胃血流量不足等原因损害胃粘膜而引起
3、胃粘膜脱落:胃粘膜比较松弛,当胃收缩时近幽门部分的胃粘膜脱入十二指肠球腔内,常见于胃炎。
4、胃粘膜充血:胃镜检查时可以看到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有时可见粘膜表面的粘液斑或反流的胆汁,常见于急性胃炎。
可以通过胃镜检查,观察胃粘膜的色泽、出血点、充血及糜烂损伤情况,比较前后变化,来判断损伤程度为轻、中、重度损伤。
二、胃黏膜损伤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饮食方面:饮食要清淡,尽量少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等。
2、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不喝浓咖啡、浓茶、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
3、胃粘膜保护药物: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胃粘膜保护剂可以增强这种胃粘膜的屏障作用,以保护胃黏膜不受过多损伤因子的侵袭。常用的有前列腺素制剂:米索前列醇(喜克溃)和恩前列素。
4、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食品:如以大麦及麦芽为原料或功效成分的食品,大麦和麦芽中的尿素囊可以促进胃肠道溃疡的愈合。
5、如果一个人的胃粘膜受到了损伤,建议不要熬夜,要保证人体内的气血量充足。
如果一个人的胃粘膜受到了损伤,在生活习惯上要重新进行规划,一天三餐都要定时定量的吃,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严格的按照这个表来执行。比如说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把早饭和中饭一起吃,这种习惯是不好的,所以一定要改正过来。
鼻黏膜糜烂?
鼻粘膜糜烂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等,炎症可以造成鼻黏膜受损,或者因为人为原因造成因为鼻腔粘膜炎症造成粘膜糜烂,有可能会造成出血,比较少见原因包括全身性疾病,比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造成的消耗性疾病等。中医多因风热入侵,引起肺胃积热上攻鼻窍,内通血络,外灼肌膜所致。
胃病怎么养胃?
有胃病的人想要养胃,首先生活作息一定要规律,一天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的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人体是一定不能缺的,所以也要吃足量,其次有胃病的人应该戒烟戒酒,浓茶、碳酸性饮料。平时可以喝些豆奶,最后记住有胃病的人不适合饭后立即运动,要休息半小时以上在适量运动即可。
直肠黏膜松弛怎么办?
如果确实是有直肠黏膜松弛的话,那么原则上来说还是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平另外时也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油炸的食品,避免大便干燥的情况,避免长时间的蹲厕所,保持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以及作息时间的规律。
口腔黏膜白斑怎么治疗?
口腔黏膜白斑的治疗首先应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例如戒烟和去除不良修复体等。对于小面积的病损,可采取手术治疗,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但术后必须定期复查。保守治疗,目前在临床上普遍采用主要是维生素以及其衍生物,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损,要配合抗霉治疗。
口腔黏膜病怎么治疗?
口腔黏膜病一般会影响吃饭疼痛,病情可能是上火或缺维生素导致的,平时需要用生理盐水漱漱口,然后擦锡类散或西瓜霜喷剂,口服消炎药和去火药物,不能吃上火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口腔卫生,需要注意多休息,如果熬夜会引起病情反复不好。
口腔黏膜溃疡怎么办?
口腔黏膜溃疡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引起了口腔感染,治疗需要用抗菌消炎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保持口腔内卫生,饭前饭后使用盐水漱口。另外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或者口服维生素,提高免疫力,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酒。
口腔黏膜脱落怎么治?
口腔黏膜脱落治疗方法包括去除刺激因素,戒烟、戒酒,少吃烫食、硬食和辛辣的食物,一定要去除残冠残根和不良修复体的刺激。如果局部没有充血糜烂,可以用维生素A酸软膏局部涂抹,也可以用绞股蓝泡茶喝,还可以用鱼肝油局部的涂擦。对于溃疡型疣状和颗粒性白斑,可以考虑手术切除,然后送病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11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