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有姓?

他的儿子当然姓嬴。只不过国君之子不称姓,不称氏,公子+名即可。 公子重耳,公子小白,公子扶苏,公子胡亥。

国君之子不用姓氏

姓氏名字是贵族的

平民有姓有名就够了

秦王嬴政 是后世的说法,那个时代人们在他还未封太子时可以叫他赵政,当太子后就是公子政,太子政,(他的好朋友燕太子丹)当皇帝后他的儿子就是公子扶苏和胡亥。

先秦时代

贵族有姓有氏,有名有字,平民只有姓和名。

刘邦 姓刘名邦

项羽

芈姓项氏 名籍,字羽,

你刘邦为什么没氏,也没字,因为你是平民,我项羽是贵族。

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

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 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通志·氏族略》

姓氏原来只有贵族才有,一般百姓没有姓氏。

— 战国以后,人们渐渐以氏为姓,姓与氏合一。

—汉魏时,则通谓之姓。

平民取名没什么讲究。刘邦还未发达时叫刘季,刘邦的老妈干脆叫刘媪,不但没名,连姓什么都不知道。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为什么叫重八,有可能是生于八月八日,也可能生下来的体重,也可能是别的什么缘由,她的老对手陈友谅原名陈九四。

一、姓的起源

姓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属共有的名称

姓者,生也 明血缘 氏者 旁支别属也

最早的古姓,几乎都有一个“女”字偏旁,如“姬”、“姜”、“姚”等。

姓氏产生 部落时代,母系社会

中国 BC 5000 世界最早

日本 1870 富士 三菱 松下 三井

越南韩国 AD1000

欧洲 AD1600

土耳其 1935

二、姓的作用

1、别种族,明世系

整个氏族称号

黄帝—— 姬 炎帝—— 姜 太昊——风

2、别婚姻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3、分权责

百姓——贵族 黎民——奴隶

4 圣王的姓氏

黄帝(姬姓 轩辕氏)

炎帝(姜姓 烈山氏或厉山氏)、

太皞(风姓 伏羲氏)、

少昊(姬姓 金天氏)

帝尧(伊祁姓 陶唐氏)、

虞舜( 虞氏)

夏禹(姒姓)、

皋陶(偃姓)、

契( 子姓)、

伯益(嬴姓)、

稷(姬姓)

上古八大姓是指依即:姬、姜、姒、嬴、妘、妫、姚、姞。

另一说:姬、姜、姒、嬴、妘、妫、姚、妊。

黄帝十四姓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发展到现在大约400多个姓来自于姬姓

祝融八姓

《国语卷第十六》记载:八姓,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也。

5女子的姓氏

古代女子必须称姓——别婚姻(上古同姓不婚),特别是贵族妇女。

待嫁与未嫁女子有不同称谓

待嫁女子往往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出嫁女子的称谓有以下几种:

1.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例如:齐姜、秦嬴、孟姜……

2.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例如:芮姜、秦姬…

3.嫁给别国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

赵姬(赵衰妻) 秦姬(秦遄chuán妻)

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例如:

武姜(郑武公妻)文嬴(晋文公妻)

上古妇女的称呼可在姓之下加上“氏”字,如:嬴氏、姜氏

三、氏

1氏的作用

氏是姓的分支,是用来

明贵贱

的。贵族有氏,平民无氏。

嬴姓十四氏,最显达者 赵氏(赵国)、秦氏(秦国)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

2氏的来源

(1)可以受封国名封地名为氏;管叔封于管国——管 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苏

(2)可以居地为氏;东方、百里、东郭、南宫、西门

(3)可以官职为氏;司徒、司马、司空 、太史 、上官、亓

(4)可以祖先字可谥号为氏。

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林

比干儿子林坚

齐国大夫童刁——刁

3氏并不固定

商鞅 姬姓 按现在说法应该叫姬鞅,但是战国时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叫商鞅”、“卫鞅”、“公孙鞅”。

商,因封地得氏

卫,因国得氏

公孙,因祖先得氏

秦王嬴政 是后世的说法,那个时代人们在他还未封太子时可以叫他赵政,当太子后就是公子政,太子政,(他得好朋友燕太子丹)当皇帝后他的儿子就是公子扶苏和胡亥。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jinji/127287.html

(0)
上一篇 2024-02-10 13:58
下一篇 2024-02-10 14: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